丁少斌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抓住健康自我养生法--乙型肝炎的养生

发表者:丁少斌 人已读

乙型肝炎病的一般常识: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9300万。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它的病理改变以肝脏病变最明显,弥散于整个肝脏。基本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侵润,肝细胞再生,纤维组织增生。临床表现的特点为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45~160日,平均60~90日)。

1.急性乙型肝炎 起病较甲型肝炎缓慢。

(1)黄疸型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个月。多数在黄疸前期具有胃肠道症状,如厌油、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乏力等,部分患者有低热或伴血清病样症状,如关节痛、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较甲型肝炎常见。其病程进展和转归与甲型肝炎相似,但少数患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肝炎。

(2)无黄疸型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大多数在查体或检查其他病时发现,有单项ALT升高,易转为慢性。

2.淤胆型

与甲型肝炎相同。表现为较长期的肝内梗阻性黄疸,而胃肠道症状较轻,肝脏肿大、肝内梗阻性黄疸的检查结果,持续数月。

3.慢性乙型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

(1)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临床症状轻,无黄疸或轻度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脾脏一般触不到。肝功能损害轻,多项式表现为单项ALT波动、麝浊及血浆蛋白无明显异常,一般无肝外表现。

(2)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临床症状较重、持续或反复出现,体征明显,如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肝脏肿大、质地中等硬,多数脾肿大。肝功能损害显著,ALT持续或反复升高,麝浊明显异常,血浆球蛋白升高,A/G比例降低或倒置。部分患者有肝外表现,如关节炎、肾炎、干燥综合征及结节性动脉炎等。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及抗线粒体抗体可阳性。也可见到无黄疸者及非典型者,虽然病史较短,症状轻,但具有慢性肝病体征及肝功能损害;或似慢性迁延性肝炎,但经肝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4.重型乙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暴发性肝炎)起病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有高度乏力显著消化道症状,如严重食欲不振,频繁恶心、呕吐、腹胀,于发病后10日内出现肝性脑病。多数于病后3~5日首先出现兴奋、欣快、多语、性格行为反常,白天嗜睡夜间不眠,日夜倒错,视物不清,步履不稳等。定向力及计算力出现障碍,进一步发展为兴奋、狂躁尖声喊叫,病情严重者可表现为脑水肿而致颅压增高症,如血压增高,球结膜水肿,甚至两侧瞳孔不等大,出现脑疝,因此预防和积极治疗脑水肿,防止脑疝,对抢救患者有重要意义。黄疸出现后迅速加深,肝浊音区缩小及明显出血倾向。一般无腹水或晚期出现,常于3内死于脑疝、出血等并发症。

(2)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与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相同,于发病后10日以后病情加重,表现为高度乏力、腹胀、不思饮食、黄疸逐日加深,明显出血倾向为特点。至后期出现肝肾综合征和肝性脑病。病程为数周至数月。本型易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也可有起病后以肝性脑病为首发症状,只是病史超过期10日,其他均似急性重型肝炎。

(4)无症状HBsAg携带者大多数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或部分有单项ALT升高。体征较少。

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为起病较缓慢,自觉症状轻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恢复慢,易慢性化,以重型肝炎及慢活肝发病率较高,其中以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较多见。

乙肝病的辅助检查为:

1.肝功能检查

包括胆红素、麝香草酚浊度试验、AST、ALT、A/G、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电泳等。

2.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

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有条件可检测HBV-DNA,

DNA-p,Pre-S1、Pre-S2等。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内HBV-DNA。

3.肝脏活检(肝穿刺检查)

乙肝病的诊断根据临床特点,参考流行病学资料,排除其他相关疾病,确定诊断依靠病原血清学检查。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

一.病原学诊断因无症状HBsAg携带者较多,这些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或其他肝炎时,由于HBsAg阳性易误诊为急性乙型肝炎,所以确定诊断时应慎重。

二.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 ①HBsAg阳性;②HBeAg阳性;③抗-HBcIgM阳性,高滴度(≥1:1000);④HBV-DNA阳性。

应根据临床类型、病原学的不同型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总的原则是: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

乙型肝炎病的中医养生指南:

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

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及病毒携带,在世界各国是一项高科技攻关难题,是人类三大顽症之一,因此中医治疗乙肝必需立足中医,辩证求因, 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确立病机,遣方用药,有法有度,知常达变,方可提高疗效。

1,肝胆湿热瘀结型:证见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口苦咽干,小便短少,头身困重,胸脘痞满,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宜祛湿化浊,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方用茵陈蒿汤, 鸡骨草饮加减:绵茵陈30克,鸡骨草30克,赤小豆30克,半枝莲15克,栀子15克,生姜10克,大枣5枚。可加瘦猪肉lOO克,同煎。上药合用,可加强祛湿化浊,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作用。瘦猪肉、生姜、大枣配伍应用,起着调味和中,开胃进食的作用。

[煎药方法]

(1)将瘦猪肉洗净,切成小块。其他用料洗净(生姜拍烂,赤小豆先浸泡1小时)。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2,肝脾两虚型:证见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四肢倦怠,胁肋隐痛,腰膝酸软,爪甲淡白无华,舌质淡,苔白薄,脉弦细而缓。

治宜健脾补肝。方用参归羊肉汤加减:党参15克,当归10克,枸杞子15克,羊肉15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上药合用,可加强补气健脾,补肝养血的作用。气虚明显者,可加用生北芪15克以助健脾益气之力。食欲减退甚至不思饮食者,可加用生麦芽30克以健胃消食,舒肝解郁。大便溏泻者,可加茯苓12克或淮山药30克以健脾止泻。

另外服用本方要戒烟酒,节房事,勿过劳。

[煎药方法]

(1)将羊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全部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5~3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3,气阴两虚型:证见体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咽干口渴,汗多,胁肋隐痛,或有心悸失眠,舌质干红少苔,脉虚数。

治宜益气养阴。方用参麦地黄汤加减: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五味子10克,瘦猪肉100克,陈皮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上药合用,可加强益气养阴的作用。若有大便干结者,可加玄参15克以滋阴润燥通便。

饮食上忌辛辣及冰冻之品;戒烟酒。

[煎药方法]

(1)将瘦猪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4,肝胆湿热型:证见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耳胀,小便赤黄,舌红苔黄稍腻,脉弦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理气止痛。方用垂盆金佛饮加减:垂盆草30克,郁金10克,佛手10克,金钱草12克,田螺50个,生姜10克,大枣10枚。上药合用,以达清热利湿,理气止痛的作用。若无垂盆草,可以白花蛇舌草30克或蒲公英15克代之,取其清热利湿解毒之功。胸闷呕恶明显者,可加春砂仁6克。

服药期间,以清淡饮食为宜,忌辛辣炙膊肥甘及生冷冰冻之品。戒烟酒,调情志。

[煎药方法]

(1)泥鳅去腮和内脏,洗净;滑石用纱布包煎;其余用料洗净(白萝卜斩块,生姜拍烂)。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至泥鳅熟烂,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田螺用清水静养半天以去泥沙,捶碎螺壳,取出螺肉;其他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3)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5,湿热俱盛型:证见身目俱黄,其色鲜明,身热口渴,小便短少色黄,口干苦,头身困重,胸脘痞满,大便干,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和胃化浊。方用乙肝I号方加减:茵陈15克,山栀子15克,车前草15克,滑石20克(包煎),丹皮15克,柴胡里胡15克,红枣10枚,白萝卜150克,泥鳅150克,生姜10克。上药合用,以达清热利湿,和胃化浊的作用。本方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数属于肝胆湿热者为要点。

服本方宜戒烟酒,饮食上以清淡为宜,忌辛辣炙膊肥甘及冷冻寒凉之品。情绪上应保持稳定,避免生气发怒。

[煎药方法]

(1)泥鳅去腮和内脏,洗净;滑石用纱布包煎;其余用料洗净(白萝卜斩块,生姜拍烂)。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至泥鳅熟烂,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6,湿重热轻型:证见身目俱黄,但黄色不甚鲜明,头身困重,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小便短少,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弦滑或濡缓。

治宜利湿化浊,佐以清热。方用乙肝Ⅱ号方:玉米须60克,猪苓30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生苡仁60克,苍术15克,陈皮5克,牛肉10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上药合用,以达利湿化浊,佐以清热之目的。

[煎药方法]

(1)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其他用料洗净(陈皮浸泡去白,生姜拍烂)。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2.5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服本方宜戒烟酒,饮食上以清淡为宜,忌辛辣炙膊肥甘及冷冻寒凉之品。

乙型肝炎饮食保健治疗:

1、酸: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酸性食物可引药入肝。中药中的五味子就属酸性,它可引药入肝,降低转氨酶。过去,还曾经流行过米醋治疗肝炎。另外,酸性食物还可增加食欲。

2、甜:甜性食物可给肝炎患者补充一定的热量,易吸收,有利肝炎的恢复,在急性期,食欲减低,进甜食是好的。

3、苦:中医认为苦性食物属寒,可清热解毒,对肝胆湿热型肝病患者进食苦性食物是有益的,但啤酒例外。

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食物:

据国内外学者研究,实际上有不少天然食物具有确切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故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来说,如能经常吃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及改善肝功能的天然食品,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笔者将国内外学者报道的一些具有抗乙肝作用的食品介绍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菜豆:又名豆角或四季豆,是我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的一种蔬菜。据报道,菜豆含大量的植物凝血素,这种物质在人体内能激活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免疫能力。据国内学者报道,利用菜豆提取物治疗50例慢性乙肝病人的实验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70%左右。

甜瓜:蒂甜瓜蒂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柄。甜瓜蒂含有甜瓜素、葫芦素、α-菠菜甾醇等活性成分。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甜瓜蒂对治疗慢性乙肝的总有效率达69%,接近于常用抗乙肝中草药五味子和垂盆草的效果。

白山云芝:白山云芝为担子菌类真菌的子实体,其提取物含大量天然多糖物质“云芝多糖”。科学研究证明,云芝多糖是一种优异的天然抗乙肝物质,它不仅对人体毫无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而且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乙肝治愈率。云芝多糖制剂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现已被国内外广泛采用。

越橘:越橘是杜鹃科野生灌木植物越橘所结的一种红黑色浆果,其果汁里含大量多酚类黄酮物质,它有很强的抗氧化、抗病毒作用。经常喝越橘汁对慢性乙肝有明显改善作用。

余甘子:又名庵摩勒,系大戟科植物油柑树所结的果实,状如青橄榄,但略小,其味酸涩。余甘子原产于印度和我国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山区。近据日本学者报道,中国出产的余甘子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对包括乙肝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均有良好抑制作用。日本已将余甘子汁开发成抗病毒饮料类保健食品。

马兰:马兰为菊科植物马兰的嫩芽,味道清淡可口,可做野菜食用。每逢春天来临,江苏、浙江民间有采食马兰的习惯。中医认为,马兰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良药。另据报道,马兰连根用水煮沸饮用,具有良好的抗乙肝效果。

苦荬菜:苦荬菜属于菊科植物,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将苦荬菜的嫩茎折断后,即有白色牛奶状液体流出,故西方人称其为“牛奶菜”。近据美国学者报道,苦荬菜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它能作为一种预防和治疗乙肝的天然药物。据悉,美国和欧洲已将苦荬菜开发成为抗病毒的保健食品上市。

朝鲜蓟:又名菊蓟,系多年生菊科植物,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我国很少种植。据美国学者报道,朝鲜蓟也是一种具有抗病毒和改善肝功能的天然食品。国外已将朝鲜蓟开发成为保健食品上市。

水飞蓟:也是菊科药用植物之一,在我国江南地区俗称菜蓟,是我国特产植物之一。水飞蓟的抗肝炎作用早已被证实,益肝灵等抗乙肝药物的主要成分就是水飞蓟。

一些常用的药食兼用植物,如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猫爪草、藿香、佩兰等,也有抗病毒作用,故平时经常吃这类食品可以增强免疫能力,预防乙型肝炎发生。

乙型肝炎饮食保健的注意事项:

1、饮食忌辛辣:因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

2、忌吸烟: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戒烟。

3、忌饮酒: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

4、忌食加工食品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5、忌滥用激素和抗生素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肝肾都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6、忌乱用补品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7、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炎病人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果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

8、忌高铜饮食肝功能不全时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铜的平衡,而铜易于在肝脏内积聚。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储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医学专家指出,肝脏内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内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故肝病病人应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9、忌生活不规律 “三分治七分养”,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营养、规律生活,每天坚持早操,劳逸结合很重要。

10、忌情志不畅肝病患者应忌恼怒、悲观、焦虑等,因为肝病患者久治不愈,常便人焦虑,胡思乱想,易发火而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舒易成积癖。

11、忌劳累肝为人体重要代谢器官,肝炎病人功能异常,营养失调,故疲乏无力,需多休息,因此多休息是治疗关键。

12、忌乱投医 不要轻信江湖游医,以免延误了正确的治疗,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附:乙型肝炎防治知识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而且大量事实表明夫妻中一方携带、另一方多年后也并没有感染HBV。接吻已经表明不会传染,所以HBV并不可怕。

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等群体特别需要进行免疫。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μg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

2009-8-26

丁少斌

乙型肝炎病的一般常识: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9300万。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它的病理改变以肝脏病变最明显,弥散于整个肝脏。基本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侵润,肝细胞再生,纤维组织增生。临床表现的特点为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45~160日,平均60~90日)。

1.急性乙型肝炎 起病较甲型肝炎缓慢。

(1)黄疸型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个月。多数在黄疸前期具有胃肠道症状,如厌油、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乏力等,部分患者有低热或伴血清病样症状,如关节痛、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较甲型肝炎常见。其病程进展和转归与甲型肝炎相似,但少数患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肝炎。

(2)无黄疸型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大多数在查体或检查其他病时发现,有单项ALT升高,易转为慢性。

2.淤胆型

与甲型肝炎相同。表现为较长期的肝内梗阻性黄疸,而胃肠道症状较轻,肝脏肿大、肝内梗阻性黄疸的检查结果,持续数月。

3.慢性乙型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

(1)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临床症状轻,无黄疸或轻度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脾脏一般触不到。肝功能损害轻,多项式表现为单项ALT波动、麝浊及血浆蛋白无明显异常,一般无肝外表现。

(2)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临床症状较重、持续或反复出现,体征明显,如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肝脏肿大、质地中等硬,多数脾肿大。肝功能损害显著,ALT持续或反复升高,麝浊明显异常,血浆球蛋白升高,A/G比例降低或倒置。部分患者有肝外表现,如关节炎、肾炎、干燥综合征及结节性动脉炎等。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及抗线粒体抗体可阳性。也可见到无黄疸者及非典型者,虽然病史较短,症状轻,但具有慢性肝病体征及肝功能损害;或似慢性迁延性肝炎,但经肝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4.重型乙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暴发性肝炎)起病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有高度乏力显著消化道症状,如严重食欲不振,频繁恶心、呕吐、腹胀,于发病后10日内出现肝性脑病。多数于病后3~5日首先出现兴奋、欣快、多语、性格行为反常,白天嗜睡夜间不眠,日夜倒错,视物不清,步履不稳等。定向力及计算力出现障碍,进一步发展为兴奋、狂躁尖声喊叫,病情严重者可表现为脑水肿而致颅压增高症,如血压增高,球结膜水肿,甚至两侧瞳孔不等大,出现脑疝,因此预防和积极治疗脑水肿,防止脑疝,对抢救患者有重要意义。黄疸出现后迅速加深,肝浊音区缩小及明显出血倾向。一般无腹水或晚期出现,常于3内死于脑疝、出血等并发症。

(2)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与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相同,于发病后10日以后病情加重,表现为高度乏力、腹胀、不思饮食、黄疸逐日加深,明显出血倾向为特点。至后期出现肝肾综合征和肝性脑病。病程为数周至数月。本型易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也可有起病后以肝性脑病为首发症状,只是病史超过期10日,其他均似急性重型肝炎。

(4)无症状HBsAg携带者大多数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或部分有单项ALT升高。体征较少。

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为起病较缓慢,自觉症状轻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恢复慢,易慢性化,以重型肝炎及慢活肝发病率较高,其中以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较多见。

乙肝病的辅助检查为:

1.肝功能检查

包括胆红素、麝香草酚浊度试验、AST、ALT、A/G、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电泳等。

2.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

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有条件可检测HBV-DNA,

DNA-p,Pre-S1、Pre-S2等。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内HBV-DNA。

3.肝脏活检(肝穿刺检查)

乙肝病的诊断根据临床特点,参考流行病学资料,排除其他相关疾病,确定诊断依靠病原血清学检查。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

一.病原学诊断因无症状HBsAg携带者较多,这些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或其他肝炎时,由于HBsAg阳性易误诊为急性乙型肝炎,所以确定诊断时应慎重。

二.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 ①HBsAg阳性;②HBeAg阳性;③抗-HBcIgM阳性,高滴度(≥1:1000);④HBV-DNA阳性。

应根据临床类型、病原学的不同型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总的原则是: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

乙型肝炎病的中医养生指南:

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

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及病毒携带,在世界各国是一项高科技攻关难题,是人类三大顽症之一,因此中医治疗乙肝必需立足中医,辩证求因, 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确立病机,遣方用药,有法有度,知常达变,方可提高疗效。

1,肝胆湿热瘀结型:证见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口苦咽干,小便短少,头身困重,胸脘痞满,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宜祛湿化浊,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方用茵陈蒿汤, 鸡骨草饮加减:绵茵陈30克,鸡骨草30克,赤小豆30克,半枝莲15克,栀子15克,生姜10克,大枣5枚。可加瘦猪肉lOO克,同煎。上药合用,可加强祛湿化浊,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作用。瘦猪肉、生姜、大枣配伍应用,起着调味和中,开胃进食的作用。

[煎药方法]

(1)将瘦猪肉洗净,切成小块。其他用料洗净(生姜拍烂,赤小豆先浸泡1小时)。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2,肝脾两虚型:证见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四肢倦怠,胁肋隐痛,腰膝酸软,爪甲淡白无华,舌质淡,苔白薄,脉弦细而缓。

治宜健脾补肝。方用参归羊肉汤加减:党参15克,当归10克,枸杞子15克,羊肉15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上药合用,可加强补气健脾,补肝养血的作用。气虚明显者,可加用生北芪15克以助健脾益气之力。食欲减退甚至不思饮食者,可加用生麦芽30克以健胃消食,舒肝解郁。大便溏泻者,可加茯苓12克或淮山药30克以健脾止泻。

另外服用本方要戒烟酒,节房事,勿过劳。

[煎药方法]

(1)将羊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全部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5~3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3,气阴两虚型:证见体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咽干口渴,汗多,胁肋隐痛,或有心悸失眠,舌质干红少苔,脉虚数。

治宜益气养阴。方用参麦地黄汤加减: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五味子10克,瘦猪肉100克,陈皮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上药合用,可加强益气养阴的作用。若有大便干结者,可加玄参15克以滋阴润燥通便。

饮食上忌辛辣及冰冻之品;戒烟酒。

[煎药方法]

(1)将瘦猪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4,肝胆湿热型:证见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耳胀,小便赤黄,舌红苔黄稍腻,脉弦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理气止痛。方用垂盆金佛饮加减:垂盆草30克,郁金10克,佛手10克,金钱草12克,田螺50个,生姜10克,大枣10枚。上药合用,以达清热利湿,理气止痛的作用。若无垂盆草,可以白花蛇舌草30克或蒲公英15克代之,取其清热利湿解毒之功。胸闷呕恶明显者,可加春砂仁6克。

服药期间,以清淡饮食为宜,忌辛辣炙膊肥甘及生冷冰冻之品。戒烟酒,调情志。

[煎药方法]

(1)泥鳅去腮和内脏,洗净;滑石用纱布包煎;其余用料洗净(白萝卜斩块,生姜拍烂)。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至泥鳅熟烂,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田螺用清水静养半天以去泥沙,捶碎螺壳,取出螺肉;其他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3)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5,湿热俱盛型:证见身目俱黄,其色鲜明,身热口渴,小便短少色黄,口干苦,头身困重,胸脘痞满,大便干,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和胃化浊。方用乙肝I号方加减:茵陈15克,山栀子15克,车前草15克,滑石20克(包煎),丹皮15克,柴胡里胡15克,红枣10枚,白萝卜150克,泥鳅150克,生姜10克。上药合用,以达清热利湿,和胃化浊的作用。本方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数属于肝胆湿热者为要点。

服本方宜戒烟酒,饮食上以清淡为宜,忌辛辣炙膊肥甘及冷冻寒凉之品。情绪上应保持稳定,避免生气发怒。

[煎药方法]

(1)泥鳅去腮和内脏,洗净;滑石用纱布包煎;其余用料洗净(白萝卜斩块,生姜拍烂)。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至泥鳅熟烂,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6,湿重热轻型:证见身目俱黄,但黄色不甚鲜明,头身困重,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小便短少,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弦滑或濡缓。

治宜利湿化浊,佐以清热。方用乙肝Ⅱ号方:玉米须60克,猪苓30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生苡仁60克,苍术15克,陈皮5克,牛肉10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上药合用,以达利湿化浊,佐以清热之目的。

[煎药方法]

(1)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其他用料洗净(陈皮浸泡去白,生姜拍烂)。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2.5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服本方宜戒烟酒,饮食上以清淡为宜,忌辛辣炙膊肥甘及冷冻寒凉之品。

乙型肝炎饮食保健治疗:

1、酸: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酸性食物可引药入肝。中药中的五味子就属酸性,它可引药入肝,降低转氨酶。过去,还曾经流行过米醋治疗肝炎。另外,酸性食物还可增加食欲。

2、甜:甜性食物可给肝炎患者补充一定的热量,易吸收,有利肝炎的恢复,在急性期,食欲减低,进甜食是好的。

3、苦:中医认为苦性食物属寒,可清热解毒,对肝胆湿热型肝病患者进食苦性食物是有益的,但啤酒例外。

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食物:

据国内外学者研究,实际上有不少天然食物具有确切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故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来说,如能经常吃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及改善肝功能的天然食品,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笔者将国内外学者报道的一些具有抗乙肝作用的食品介绍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菜豆:又名豆角或四季豆,是我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的一种蔬菜。据报道,菜豆含大量的植物凝血素,这种物质在人体内能激活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免疫能力。据国内学者报道,利用菜豆提取物治疗50例慢性乙肝病人的实验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70%左右。

甜瓜:蒂甜瓜蒂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柄。甜瓜蒂含有甜瓜素、葫芦素、α-菠菜甾醇等活性成分。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甜瓜蒂对治疗慢性乙肝的总有效率达69%,接近于常用抗乙肝中草药五味子和垂盆草的效果。

白山云芝:白山云芝为担子菌类真菌的子实体,其提取物含大量天然多糖物质“云芝多糖”。科学研究证明,云芝多糖是一种优异的天然抗乙肝物质,它不仅对人体毫无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而且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乙肝治愈率。云芝多糖制剂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现已被国内外广泛采用。

越橘:越橘是杜鹃科野生灌木植物越橘所结的一种红黑色浆果,其果汁里含大量多酚类黄酮物质,它有很强的抗氧化、抗病毒作用。经常喝越橘汁对慢性乙肝有明显改善作用。

余甘子:又名庵摩勒,系大戟科植物油柑树所结的果实,状如青橄榄,但略小,其味酸涩。余甘子原产于印度和我国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山区。近据日本学者报道,中国出产的余甘子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对包括乙肝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均有良好抑制作用。日本已将余甘子汁开发成抗病毒饮料类保健食品。

马兰:马兰为菊科植物马兰的嫩芽,味道清淡可口,可做野菜食用。每逢春天来临,江苏、浙江民间有采食马兰的习惯。中医认为,马兰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良药。另据报道,马兰连根用水煮沸饮用,具有良好的抗乙肝效果。

苦荬菜:苦荬菜属于菊科植物,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将苦荬菜的嫩茎折断后,即有白色牛奶状液体流出,故西方人称其为“牛奶菜”。近据美国学者报道,苦荬菜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它能作为一种预防和治疗乙肝的天然药物。据悉,美国和欧洲已将苦荬菜开发成为抗病毒的保健食品上市。

朝鲜蓟:又名菊蓟,系多年生菊科植物,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我国很少种植。据美国学者报道,朝鲜蓟也是一种具有抗病毒和改善肝功能的天然食品。国外已将朝鲜蓟开发成为保健食品上市。

水飞蓟:也是菊科药用植物之一,在我国江南地区俗称菜蓟,是我国特产植物之一。水飞蓟的抗肝炎作用早已被证实,益肝灵等抗乙肝药物的主要成分就是水飞蓟。

一些常用的药食兼用植物,如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猫爪草、藿香、佩兰等,也有抗病毒作用,故平时经常吃这类食品可以增强免疫能力,预防乙型肝炎发生。

乙型肝炎饮食保健的注意事项:

1、饮食忌辛辣:因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

2、忌吸烟: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戒烟。

3、忌饮酒: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

4、忌食加工食品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5、忌滥用激素和抗生素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肝肾都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6、忌乱用补品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7、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炎病人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果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

8、忌高铜饮食肝功能不全时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铜的平衡,而铜易于在肝脏内积聚。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储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医学专家指出,肝脏内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内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故肝病病人应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9、忌生活不规律 “三分治七分养”,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营养、规律生活,每天坚持早操,劳逸结合很重要。

10、忌情志不畅肝病患者应忌恼怒、悲观、焦虑等,因为肝病患者久治不愈,常便人焦虑,胡思乱想,易发火而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舒易成积癖。

11、忌劳累肝为人体重要代谢器官,肝炎病人功能异常,营养失调,故疲乏无力,需多休息,因此多休息是治疗关键。

12、忌乱投医 不要轻信江湖游医,以免延误了正确的治疗,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附:乙型肝炎防治知识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而且大量事实表明夫妻中一方携带、另一方多年后也并没有感染HBV。接吻已经表明不会传染,所以HBV并不可怕。

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等群体特别需要进行免疫。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μg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

2009-8-26

本文是丁少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