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裂孔疝
Zhuang-Ting Fang, MD, MSPH
——张毓文(译),张晓庆(审校)
基础知识
概述
·食管裂孔疝指胃的一部分通过食管裂孔隔膜突出入胸腔。
·用于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受损,导致患者误吸风险增高。因此,围术期患者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吸入性局限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延迟反应)
·食管裂孔疝病人多因胃食管反流病(GERD)接受治疗。术前症状控制不佳患者误吸风险增加。
流行病学
发病率
·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岁患者约10%,>70岁患者约70%。
·病态肥胖发生率增高
患病率
食管裂孔疝较常见;30%患者上消化道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活动性食管裂孔疝。
病状
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约24%主诉术后不适。
死亡率
高龄患者因合并症及外科手术并发症死亡率升高(约为2.4%)。
病因/危险因素
·食管裂孔疝可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
——随年龄增长,肌肉张力减弱
——女性,孕期可致腹内压增高
——肥胖腹内压增高
——低纤饮食引起的长期便秘
——腹水
病理生理
·食管下括约肌(LES)上端位于膈肌裂孔膜内,下端正常位于腹腔内。LES被食管韧带固定在腹腔。胃贲门及食管远端被此结构分隔,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食管裂孔疝分两种类型
——滑疝:胃及食管下端部分滑动入胸腔。此型最为常见。
——食管周围疝:食管及胃解剖定位正常,部分胃可通过裂隙。此型不常见,嵌顿后可导致疝出部分胃缺血。
·食管裂孔疝症状表现为GERD。也可表现为类似心绞痛的胸痛。食管裂孔疝引起GERD由以下因素导致
——吞咽时胃液通过疝反流入食管。
——食管裂孔处收缩导致胃进入LES及隔膜之间
· 任何引起腹内压急剧升高的因素都会使得LES张力升高。
· 糖尿病胃轻瘫及胃溃疡可使得胃排空延迟,引起存在食管裂孔疝的患者症状加重。
· 凡延迟胃排空的药物如阿片类、β受体阻滞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抑酸药三氧化铝可引起食管裂孔疝患者误吸风险增高。
麻醉原则
·麻醉管理目标是避免误吸;诱导前需充分考虑采取合适的技术。
·开放性或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可用于治疗食管裂孔疝。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可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及住院天数,利于患者更快的恢复工作,同时可起到减小切口的美容效果。缺点包括症状复发、吞咽困难、手术失败及胃胀不适增加。
术前评估
症状
·消化不良、上腹痛、恶心呕吐、反胃及胸痛。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GERD治疗开始前需排除心源性胸痛。
·慢性反流误吸可表现为泛酸、或突发呛咳喘息。
病史
烧心
症状/体征
严重胃酸返流患者上腹部柔软。
治疗史
胃底折叠术失败
药物
· H2受体拮抗剂:减少胃酸分泌量同时提高胃液PH值。
· 质子泵抑制剂为GERD最有效治疗药。减少壁细胞分泌氢离子,提高胃液PH值
· 抑酸剂:通常提高胃液PH值,但同时增加胃容量。
· 胃复安:促进胃排空,增加LES张力,为一种止吐剂。不影响胃液PH值。
诊断
实验室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电解质,尿常规及肌酐
· 怀疑误吸者需胸部X线检查。
· 钡剂造影
· 胃镜检查
合并器官功能障碍
· GERD
· 慢性误吸
延迟手术条件
饱胃患者择期手术应该推迟。
分型
· 滑动疝(I型)
· 食管周围疝(II型、III型及IV型)
治疗
术前准备
术前用药
· GERD治疗药需持续应用至术前。
· 抑酸剂可快速减少胃酸,但可导致胃容积轻度增加。
· 胃复安可用于减少胃容积。
知情同意注意事项
误吸风险
术中管理
麻醉选择
· 全身麻醉,予快速气管内插管控制气道(快速诱导)可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入口咽或肺。如考虑存在困难气道,需在诱导前插管(清醒纤支镜插管)。
· 面罩加压通气及喉罩为全麻禁忌。
·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避免过度吸入导致的反射消失及误吸。
· 必要时可考虑应用小剂量镇静复合区域麻醉。
监护
标准ASA监测
诱导/气道管理
· 需备好吸引器确保随时可用。
· 非困难气道、有症状食管裂孔疝患者予快速顺序诱导。需尽管快速控制气道,但仍需等待诱导药物及肌松药充分起效以避免咳嗽、呛咳反射(会将胃内容物呕出)。
· 诱导应用司可林1.5 mg/kg或罗库溴铵1–1.2 mg/kg及诱导剂包括丙泊酚、硫喷妥钠及依托咪酯。
· Sellick’s手法(诱导时压迫环状软骨)用于堵闭食管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入口咽及肺。
· 患者取反特伦伯格位减少被动反流(重力)。
· 需准备不同型号气管导管及喉镜便于快速插管。
维持
· 气管插管后留置胃管便于引流胃内容物直至手术结束。
· 采用短效麻醉药维持麻醉便于快速苏醒
· 慎用非去极化肌松剂,避免术后肌肉松弛。
拔管/紧急事件
· 吸引时移除胃管
· 使用肌松剂者需确定肌松完全恢复或被拮抗。
· 患者完全清醒后才能拔除气管导管以保护气道。
· 患者取反特伦伯格位减少被动反流。
· 预防术后恶心呕吐。
术后护理
床位管理
取决于外科手术、患者合并症及术中情况。如怀疑肺部误吸,需加强监护防治呼吸功能衰竭及缺氧
药物/实验室检查/会诊
需谨慎选择术后镇痛药,因其会延迟胃排空及引起呕吐、反流(过度镇静)。
合并症
· 围术期误吸:予支持治疗包括口咽吸引、气管插管保护气道、维持氧供,严重病人需机械通气行纤支镜检查及肺灌洗术。
· 胃折叠术并发症包括气胸、胃食管肝脏受伤、出血及感染。
参考文献
1. Schieman C, Grondin SC. Paraesophageal hernia: Clinical presenta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controversies. Thorac Surg Clin. 2009;19(4): 473–484.
2. Koerber JP, Roberts GE, Whitaker R, et al. Variation in rapid sequence induction techniques: Current practice in Wales. Anesthesia. 2009;64(1):54–59.
3. Neumann L, Poulton B, Ridley S. Life-threateningcomplications of hiatus hernia. Anaesthesia. 1999;54(1):93–94.
另可见(标题、索引、电子阅读设备)
· 胃食管反流病
· 误吸
编码
ICD9
·553.3 膈疝未提及梗阻和坏疽
·553.3 食管裂孔疝
ICD10
K44.9 膈疝无梗阻和坏疽
临床要点
· 确诊食管裂孔疝患者围术期需加强护理减少误吸风险。
· 误吸可导致致命性局限性肺炎或吸入性肺炎。
· 需进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者食道破裂风险增加。
本文是王祥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