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越疼病情就越重吗?
王大爷今年62岁,是老胃病患者,在十年前因间断胃疼痛于医院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每年秋冬季节天气变化胃痛就会加重,行胃镜检查就会发现有胃糜烂或溃疡,吃点药就好点。近几年秋冬季节胃没有任何症状,王大爷对别人说我的老胃病没有犯,已经好了。老伴不太放心,今年催促王大爷去来主任那里做检查,做完后发现胃癌。王大爷听到这话就有点发蒙,就问为什么胃炎、溃疡的时候胃痛,现在不疼了反而重了呢?

很多患者认为胃痛症状越重,病情也越重,这是很多人的误区。患者胃痛的原因多为理化因素的刺激,导致胃平滑肌的过度收缩、牵拉,或者内脏的敏感性异常,出现疼痛。慢性胃炎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黏膜发生炎症导致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胃溃疡由于胃酸的自我消化导致规律性的中上腹疼痛,一般在餐后半小时至2小时疼痛加重。通俗的讲,由于胃黏膜在刺激因素的作用下,细胞、组织反复的修复中,异常修复的细胞逃脱了人体免疫系统的检查而出现异常生长,在早期反而没有任何症状,中晚期可见腹部疼痛、腹部包块、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甚至出现异常消瘦、贫血、恶病质。
因此,像王大爷这样长期慢性胃炎患者是胃癌高危人群,有以下情况者,需要定期体检,及早发现胃癌前期病变,及早治疗,预防癌变。以下40岁以上人群,需要定期接受胃镜的检查: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等胃的癌前疾病;④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⑤存在胃癌的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本文是来要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