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煌_好大夫在线

诊后必读

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定期随访检测是保证治疗有效的关键

发表者:黄辉煌 人已读

目前,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是终身治疗,一旦开始抗病毒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定期至医院进行随访检测,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是否发生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是否发生药物耐药等,必要时更换药物以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成功

疗效评估

抗病毒治疗有效性的评估主要通过病毒学指标免疫学指标和临床症状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为病毒学指标。

(1)病毒学指标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通过长期、持续的药物治疗,将体内HIV病毒持续抑制在检测不到的水平,以减少HIV病毒对人体免疫的破坏。大多数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4周内应下降1个log以上(比如治疗前病毒载量为10万,抗病毒治疗4周内应下降至1万以下),在治疗后的3-6个月病毒载量应下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200copies/mL)。

(2)免疫学指标:也称为免疫力指标,即CD4+T淋巴细胞计数。抗病毒治疗是为了改善HIV患者的免疫力,恢复或提升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数值及功能。抗病毒治疗后1年,CD4+T淋巴细胞数与治疗前相比增加30%或增长 100个/ul,提示治疗有效。但还得结合起始治疗时的CD4+T淋巴细胞数和治疗后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比如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为500以上,处于正常值以上,治疗1年后CD4值增加小于100个,但病毒载量已下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这种情况下治疗也是有效的。

(3)临床症状:反映抗病毒治疗效果最敏感的一个指标是体重增加。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患者艾滋病相关的症状或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的症状减轻或消失。

耐药性检测

病毒的耐药性是指病毒因发生变异而对某种药物敏感性降低,病毒耐药是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前应进行耐药性检测,以利于初始治疗选择有效的抗病毒方案。抗病毒治疗满12个月,病毒载量仍大于400拷贝/ml,提示抗病毒治疗失败,如患者无漏服、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应进行耐药检测,并根据耐药结果更改抗病毒治疗方案,以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适时监测并及时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至关重要。HIV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同类别抗病毒药的不良反应轻重也各不相同,不同个体发生不良反应的轻重差异也很大。轻微的不良反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能回自然消失或逐渐耐受,不影响治疗。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严重的药物过敏肝损害、精神异常等)需尽快就医,及时进行处理,必要时暂停抗病毒药或更改抗病毒方案,以免发生严重的后果,保证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相互作用

常见抗病毒治疗药物因其药物代谢途径,与很多其他种类药物可能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进而影响药物的浓度,导致治疗失败或者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在服药期间,需要服用其他药物时,需咨询医生,必要时调整药物品种或调整药物的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本文是黄辉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