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防控心理小贴士
1.对当下信息尽量保持冷静,要有甄别能力,不要盲目轻信转发未经官方证实的信息新闻,避免恐慌以及扩散恐慌。
产生恐慌的原因常常是应激事件信息超出个人承受程度,包括应激事件严重程度以及事件发生的速度等,其次是应激事件信息掌握不全,也容易让人产生遐想。想象的恐惧感往往超过普通人的水平,而相较于应激事件本身,自我产生的恐惧感往往对普通人群的影响更大。
想象的恐惧感更容易发生在以下性格特质的人群,包括过分敏感,过度关注自身,容易接受暗示,焦虑特征明显等性格特征。
对于这类人群避免产生恐慌的方法,可以考虑适当切断手机等网络信息的连接,也可以选择变被动为主动接收信息,此时可以选择正规官方网站渠道进行了解,客观接受此次疫情的防控信息,不给自己的忧虑创造滋生恐惧的机会。更不要盲目跟风,随意转发疫情信息,造成恐慌扩散。
2.响应国家号召,安全过节,合理安排休闲活动。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场疫情的发生打破了许多原有的计划与生活状态,减少出行可以很大程度避免病毒的播散,我们都非常确信随着抗击病毒战役打响,我们必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但长时间的居家赋闲状态也更容易滋生个别人群对未来产生怀疑或是动摇,也常常容易伴随一些常见的消极情绪,比如压抑、焦虑、烦躁、怀疑等情绪,此时合理安排个人的休闲生活则变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家期间,可以尝试与家人做一些室内互动游戏,增进感情同时又能够增强个人对于抗击疫情胜利的信心;还可以考虑选择学习读书,此时适当与各类网络信息的隔离,静下来沉浸在书的世界,也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内心获得平静的休闲方式。
3.个人防护与卫生消毒日常进行,提高个人卫生安全意识。
当前的疫情形势严峻,对于我们个人,只需要做到相信国家,相信政府,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出行,不给病毒造成传播的机会。
日常家中可以选择75%的酒精或是含氯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每天保持开窗通风不低于30分钟,尽量避免去人群集中的地方,如特殊情况必须外出,须按照要求佩戴口罩,掌握七步洗手法。把日常消毒及个人防护作为日常生活习惯,培养个人卫生安全意识。
4.关注躯体状态同时关注心理健康。
疫情面前必要的躯体情况监测固然重要,但此时更容易出现恐慌带来的心理反应,比如过度担忧被传染,回避逃离疫区城市,不理智的抢购物资,滥用预防性药物,疑病等心理状态。
如果上述心理反应比较轻微,可以在心理给自己传递一个正性信念,告诉自己“这是可以理解的正常反应”,此时可以通过寻求家人之间互相的沟通交流,降低自己的内心恐慌。
而如果上述表现严重影响您的日常生活,短期内无法缓解,则建议您可以考虑寻求电话或网络心理咨询接受正规的心理干预,帮助您抵御疫情带来的心理情绪行为问题。
北京回龙观医院 颜峰
2020年1月26日
本文是颜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