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鹏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肠镜检查并非想象中难熬

发表者:黄少鹏 人已读

在临床检查中,结肠镜是病人最难以接受的一项检查。很多人都是谈镜色变,对于结肠镜更是一个本能的拒绝。认为这是一个异常难熬的过程:喝泻药痛苦!排干净大便痛苦!做肠镜检查过程更是痛苦!但这都只是传说!


小黄医生以身试镜

带你走进结肠镜的“神秘世界

喝泻药

常用的泻药就是PEG(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汕头市中医医院的泻药服用方法:

1.在肠镜检查前一日晚上服用聚乙二醇等渗溶液2000ml(也就是1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000ml的水),2小时内喝完。

2.肠镜检查的前4-6小时服用聚乙二醇等渗溶液2000mL(1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000ml的水),2小时内喝完。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优点:通过增加体积来大量排空消化液来清洗肠道,不会影响肠道的吸收与分泌,从而不会导致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而且对于特殊人群服用该溶液也是安全的。PEG也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肠道清洁剂。

反正就是: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缺点:就是难喝!小黄医生喝了一点点就喝不下去了:强烈的金属味道充斥着整个口腔。这完全就是反人类啊!

为了能够顺利喝下这4000ml的水,小黄医生咨询了神秘资深人士,找到了PEG的三大亲密伙伴


640.webp (3).jpg

经过小黄医生仔细认真的品尝,给出了非常不专业的点评(见仁见智,仅供参考)

PS:这些方法仅适用于没有基础病的普通病人,如果有基础病,特别是糖尿病病人,请咨询你的主治医生,不要随意尝试)

喝完泻药后就是在厕所里奋战的过程了。第一次排便一般会在喝完泻药30分钟至1小时出现,然后大概半小时一次。


反正小黄医生总共排了14次水样便,直至排出了符合检查标准的清水便(这点非常重要),才去做肠镜检查。

640.webp (4).jpg

怎么形容这个排便的过程呢?

就好像三级瀑布一样

一开始是飞流直下

然后是川流不息

最后涓涓流水

这是整个肠镜准备过程中最轻松的一个阶段。因为你只要占据了厕所这个最有力的位置,剩下的都不是问题了。

哦对了,如果你有痔疮、肛裂等肛肠疾患的话,可能这个体验就会差一点了。

PS:如有肛肠疾患的朋友,

可以先咨询小黄医生

毕竟对待痔疮,我们是专业的


肠镜操作

我们平时所说的肠镜,全名叫电子纤维结肠内窥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医生用1米多的内窥镜由肛门进入肠腔,然后通过全方位的观察大肠黏膜,从而评估大肠有没有病变。


听起来比较恐怖,但实际过程并不是很痛苦。因为内窥镜非常柔软和细小,是顺着肠道的走形而前进的。就像贪食蛇在你的诺基亚手机里面一样灵活穿行。所以只要你的肠子不会跟周围组织粘连或者比较冗长游离,一般做普通肠镜是不会特别辛苦的。像小黄医生这种体型微胖的男性,是内镜医生最喜欢的了。


对于惧怕肠镜检查的人来说,还可以选择无痛肠镜。无痛肠镜,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静脉给药麻醉的方式让你在检查过程中没有痛苦,肠镜完成后就可正常苏醒。但,这个选择的权利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还要结合你的基础生命情况和麻醉医生对你的评估情况。


肠镜体验

小黄医生的肠镜检查是请广东省中医院内镜中心的李建民医生操作的。检查时间9:55-10:10,进镜时间5分钟,退镜时间10分钟。

当肠镜进入肛门的那一刻起就有点不适感,想排气的感觉(这是非常正常的反应,每个人都会有的)然后就是下腹部胀满感(但没有疼痛感觉)充斥着整个肠镜检查的过程。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体验: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肠镜在体内不停地游动,经过我的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然后到了终点——回肠末端。

640.webp (5).jpg


在退镜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息肉,李医生给我做了息肉电凝电切除术(这也是做肠镜检查的意义所在)。由于大肠对于电刺激不敏感,所以在息肉治疗过程中也是没有痛感的。

最后当镜子完全离开身体的时候,一种不可言喻的轻松感油然而生。


肠镜的意义

很多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什么症状都没有,去查肠镜有意义吗?

因为消化道早癌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而一旦出现了症状,很多往往已是中晚期,再后悔已经没有意义了。

通过肠镜的规范检查,我们可以有效观察到消化道有无炎症、溃疡、出血、狭窄、息肉、肿瘤等等的很多你依靠肉眼所不能感知的病变。


看完小黄医生那粒意料之外的息肉你还会觉得肠镜检查是没有意义的吗!


当你的年龄超过45岁时;
当你有长期的肠道症状时(比如便血、腹痛、大便不成形、粘液便、经常不明原因腹泻);
当你的一级亲属有结直肠肿瘤病史时;

当你有过肿瘤手术史、结直肠息肉手术史时;


请你一定不要忽视,结肠镜检查的必要性!



本文是黄少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