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新冠肺炎(3)--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
2月8日,在上海市政府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确认,气溶胶传播确定为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卫健委2月5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关于传播途径是这样描述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现在已经明确了气溶胶传播是新冠肺炎的另一传播途径。
那么,究竟什么是气溶胶传播呢?我们应该如何防护呢?
气溶胶传播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前两天介绍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时,提到了呼吸道飞沫传播。飞沫,主要指咳嗽、打喷嚏、谈笑、呼吸的时候,从口腔、鼻腔喷出的气体、唾液等细小飞沫。这些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就形成了气溶胶,吸入后会导致感染。
它与呼吸道飞沫传播不同的是,飞沫传播只要避免与来自疫区的人或已确诊的患者近距离接触,避开飞沫就可以了。而气溶胶传播是气溶胶长期停留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或者患者排出的粪便或吐出的痰液里干燥之后漂浮在空气中。也就是,病毒可以直接在空气中短时间存活。这也是我们发现,有些人没有到过疫区,也不认识或近距离接触过确诊患者,却可能与病毒擦肩而过,“不明原因”地引起感染。
口腔科诊疗特殊,常用的超声洁牙机、水气喷枪、高速涡轮机旋转的时候,都会裹挟着病人的体液、飞沫等一起形成气溶胶。如果有潜伏期的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诊,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气溶胶就很可能携带着病毒在空气中悬浮,随着气流的飘动,容易被没有防护的其他患者吸入,形成交叉感染,因为每一个口腔科患者在治疗时都不可能带口罩。这也是目前不能进行一对一操作的科室暂停门诊,或非急症患者暂缓诊治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避免增加感染的几率。
2. 戴口罩,勤洗手,不要用手触碰眼、口、鼻。
3. 居家环境注意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 外出回家后,注意鞋底清洁,倡导公共场合不能随地吐痰。
5. 用完厕所冲水前,记得盖上马桶盖再冲水。
6. 家里卫生间的地漏保持湿润,平时可以用塑料装水堵住地漏。
本文是张艳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