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汪涛
汪涛 副主任医师
苏州科技城医院 眼科

眼部如何防范新冠肺炎?请听专家建议的几点!

2767人已读

医护人员由于直接接触发热病人,需要佩戴护目镜进行防护。而且,最近有专家提到,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通过结膜传播

那么,对于宅在家里的普通百姓,如果眼睛出现结膜炎或其他眼部不适症状,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在眼睛方面,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防范新冠肺炎眼科五大关键点

1

勤洗手,勿揉眼

根据目前的证据,可以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持续人传人。目前已经确定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等)和接触传播(用接触过病毒的手挖鼻孔、揉眼睛等)

因此,预防新冠肺炎,要保持手卫生。大家要勤洗手、不干净的手不要摸眼睛、揉眼睛。

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2

去人群密集地,建议戴护目镜

建议大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如果不得已要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尽量配戴护目镜,做好眼部防护

特别提醒,近视眼镜不能替代护目镜。近视眼镜的防护作用相对局部,很难完全防止飞沫的接触。

对于眼科医生,需高度警惕结膜炎患者。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眼部黏膜组织传播,有部分感染患者首发的症状是眼睛异物感或结膜炎,因为无明显发热而首先就诊眼科,有眼科医生被感染的情况。

亚太眼科学会主席、北京同仁医院原院长王宁利教授

因此,眼科医生在接诊过程中一定做好防护工作,勤洗手、勤消毒,戴好口罩、帽子、护目镜很重要,避免病毒溅入眼内。

“家里蹲”的民众若出现眼痒、伴有分泌物的眼红等结膜炎症状时,既不要掉以轻心,也不要过度紧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可以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到眼科就诊,而如果后续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则建议前往指定医院感染科就诊。

常见结膜炎病因、表现及处理

image.png

3

非眼科急症尽量不要去医院,避免交叉感染

科学防护,重在减少接触,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控制稳定的眼科疾病、慢性病尽量减少医院就诊,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地方,从根本上降低群体间传播可能、避免交叉感染。

特别提示:近期必须来医院就诊的病人,为了您、家人和更多民众的健康,避免交叉感染,请务必配合预检和测温,如实回答流行病学史并填写信息!

4

摘戴隐形眼镜,注意卫生,规范操作

疫情期间,配戴隐形眼镜,包括普通软镜、角膜塑形镜(OK镜)等的近视患者,特别要提高警惕,注意卫生、规范操作。摘戴镜前必须洗手,护理液必须每天更换,镜盒、吸棒需要定期消毒清洗

5

科学防护、规范消毒、勿伤了自己的眼睛

在疾病流行期间,外出回家后,应及时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或用含醇洗手液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桌椅等物体表面每天做好清洁,并定期消毒;有客人(身体健康状况不明)来访后,及时对室内相关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选择合法有效的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室内做好通风换气,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冬天开窗通风时,需注意避免室内外温差大而引起感冒

物体表面可选择二氧化氯等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手、皮肤建议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如碘伏、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等手皮肤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

特别提醒,在家自行进行消毒时,需要配戴防护口罩、手套,戴好护目镜。因为很多消毒液对眼表、皮肤、口腔黏膜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空气中二氧化碳溶于消毒液会引起化学反应,液体挥发刺激眼部,甚至会造成角膜上皮脱落、眼部疼痛感等,因此消毒前需要做好防护工作,勿伤了自己的眼睛。

另外有一些民众会自行购买紫外灯进行室内消毒,使用紫外灯时切记不能呆在室内、避免直射眼睛,即使短短的几分钟紫外光照射都有可能变成“电光性眼炎”,让你眼部疼痛难忍、畏光流泪、睁不开眼。如出现上述症状可以采用冷敷缓解症状、使用一些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眼药水和眼膏等进行处理。

自我防护、科学防护

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

让我们众志成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打好这一“战疫”!

文章转载自:眼健康管家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汪涛
汪涛 副主任医师
苏州科技城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