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闭塞的瘘:其实我还行
我院血管外科自从13年开展动静脉瘘手术以来,使肾衰患者能在本院得到更完善的一站式服务。在这几年的不断发展中,我院动静脉瘘手术已经形成了系统的诊疗及手术方案。以下跟大家分享下本中心在这几年内接诊的前臂自体动静脉瘘重度狭窄病变的腔内治疗体会。这篇文章去年已经在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发表,已声明原创,未经准许禁止复制或以各种形式盗用。如有需要请联系黄医生。
前臂自体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是肾衰竭患者透析的首选通路,具有易穿刺、寿命长、感染率低等优点,如果建瘘成功,并能长期配合监测及保养,可以保证该通路较长的透析寿命,节省自体静脉资源。
然而,在长期反复血透及自身疾病的影响下,AVF瘘口会因为内膜增生而出现狭窄,内膜增生是病理基础,血栓形成是导致内瘘突然减弱或消失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震颤减弱。如果不加重视,或合并血栓形成,可能出现重度狭窄甚至闭塞。以往的处理方式是结扎瘘口并于瘘口近心端区域选择再建瘘,但是,现代理念认为,充分利用透析患者即将失去功能的瘘管,是延长患者自然寿命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采用血管腔内技术,即经肱动脉通过瘘口后行血管腔内治疗。本中心通过血管腔内治疗动静脉瘘闭塞或狭窄患者多例,创新性使用球囊扩张闭塞的自体AVF,手术均获成功,且术后通畅率高,最大限度保留可利用血管长度。
前面好多专业术语看得眼花缭乱是吗···那么通俗地讲就是
对于肾衰的患者,在前臂造动静脉瘘是透析的最好的选择,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患者自身身体素质或者功能锻炼不足,以及反复的透析对瘘管的损伤等等,会导致瘘那里的血管越来越窄,甚至闭塞。闭塞了血流就不好,透析效果也不好,甚至透不过去,危险是大大的···
透析通路窄了之后,以往的处理方法是把原先瘘的血管结扎掉,再在手臂更上方的位置重新开个口。但是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呢?
就是万一这个瘘反复地功能不好,那么只能一直往上结扎,左手的血管越扎越高,扎完左手扎右手,再塞住就很难处理了。
可以说前臂血管就是生命线啊!
因此我们提倡,能在原先瘘的位置解决狭窄的问题就在原处解决问题,能不去动这个生命线就尽量减少它的损伤。
那血管堵了就通,我们中心提倡利用球囊扩张,使狭窄部位能扩开,血流通畅。
在接诊的患者中,经过我们的随访,球囊治疗手术后患者的效果是很好的,在约半年的随访期内,再闭塞的风险也很低。
手术方法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在手臂上的动脉穿刺一个小口,然后我们球囊进去扩啊扩,手术就结束了···当然整个过程远比这要精细和复杂得多,细节就不在这儿赘述,毕竟···
效果就是,所有病例经皮球囊扩张成形后,狭窄程度明显下降,术中即可扪及瘘口处震颤恢复或明显改善。所有病例在术后2周后均能进行透析。所有病例均未出现AVF瘘口破裂或血栓形成等现象。
总之就是效果好。
以上。
图片来源
Blausen.comstaff(2014).<span data-raw-text="" "="" data-textnode-index="34" data-index="1194" class="character" style=" ">"MedicalgalleryofBlausenMedical2014<span data-raw-text="" "="" data-textnode-index="34" data-index="1233" class="character" style=" ">".WikiJournalofMedicine1(2).DOI:10.15347/wjm/2014.010.ISSN2002-4436.-Ownwork
1.本文经我中心多年动静脉瘘手术经验,结合资料总结而来,合理及科学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
2.任何防治方案都是因人而异的,患者及医护人员应该根据个体化原则制定相应的方案并在诊治过程中进行随机应变。
3.上述资料仅供参考,讨论所用,不做其他用途。
4.本文的图片,均为原创或来源于相关文献,已注明出处。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2:3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门诊部
本文是黄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