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郑黎晖 三甲
郑黎晖 主任医师
阜外医院 心律失常一病区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新冠肺炎期间的诊治建议

4838人已读

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可能导致中风和心力衰竭。目前导管消融是治疗房颤最主要的介入手术技术。房颤导管消融术后需要定期复查,结合复查结果,便于医师掌握患者恢复情况,有利于远期预后。然而最近新冠肺炎在武汉流行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绝大部分地区启动限制出入和交通,可能给患者的复查带来一定影响。那么为了便于房颤消融术后患者在新冠肺炎期间心律失常的监测、复查、预防及用药,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特推出本文,给予相应的建议。

房颤消融术后的常规注意事项

房颤消融手术通过对引起房颤的病变进行破坏而达到治疗目的,因此术后早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胸闷等症状,为射频后心肌坏死物质吸收时出现的正常反应,一般能自行好转。当然,若持续性低热、畏寒、活动后胸闷、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诊,但这仅为极少数情况。但因此可能导致部分患者有误以为是新冠肺炎的担心。我们特此建议:1、保持放松心情,不必过于焦虑;2、少出门、不聚会、以静养为主,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及熬夜;避免饮酒及刺激性饮料。3、注意保持开窗通风、勤洗手。4、2周内避免进食过硬、带刺及生冷的食物。5、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一月。6、按出院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在抗凝药的选择方面,若可能,为减少去医院检查的必要性和次数,可选择服用无需监测国际化比值(INR)的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

房颤术后3个月内心律失常复发的问题

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后由于对房颤病变破坏后有个心脏水肿恢复修复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持续3个月,因此通常术语称为“空白期”,在这3个月的空白期内,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复发,但是不必过于担心,这属于恢复期的正常现象,约有50%的患者这些复发的心律失常可能自行消失。因此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了解房颤消融术后恢复期特殊情况,不要因为一点或偶尔发作心律失常大惊失措,或者心里过度紧张导致失眠焦虑、抵抗力下降等反倒加重了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在我院常规会在术后建议患者根据具体情况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3个月,包括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及胺碘酮等,安心服药,观察症状、心律和血压情况,一般即可。若必要时,可做好防护,到急诊或者门诊进行处理。

房颤消融术后需要开药

房颤消融术后患者,在出院时我院一般会在出院医嘱上详细说明,包括抗凝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2-3个月,胃粘膜保护剂1个月,其他合并的慢性疾病可能根据病情需要长期服用,并且会建议若出现了病情变化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因此,在这个术后的观察期内,若患者病情平稳,应尽量按出院医嘱进行服用。这些药物可以由家属代为开药或者药店买药,阜外医院APP也开通了“在线简易门诊”(在线简易门诊为患者提供便利: https://mp.weixin.qq.com/s/5y4Mys-PPE9aHRSF-Sfx4Q),可以网上开药,避免排队,减少感染风险。如果家人来医院或去药店,一定要做好我们前边提到的个人防护。

房颤消融术后的复查

房颤消融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一般在消融术后三个月、半年及一年。鉴于目前新冠肺炎的情况,若无特殊病情变化,建议患者尽可能按照医嘱进行复查,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额外的到医院复查次数,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房颤消融术后出现病情变化

若在术后随访期间出现了病情变化,常见包括:心慌、胸闷憋气等。若发生这种情况,建议可以在家自测血压、心率,也可以尝试自己测试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并注意脉搏跳动是加快、变慢,脉搏是否强弱不等。一般而言,若有条件能够在线与医生获得联系,可尽量向医师提供详尽、充分的血压和心率数据以及相应的脉搏和症状,有助于医生在线提供帮助、调整治疗。若发作心慌,自测脉搏始终>100次/分,或者有眼前发黑、晕倒、脉搏减慢等症状,应可通过咨询医生后加用或者停用药物治疗。此外,部分患者在服用抗凝药期间,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皮肤淤青或者皮下出血、大便颜色发黑等,应通过网上或在线咨询医生,必要时可能需要暂停抗凝药物。若实在无条件或不能在线问诊,就需请家属带患者就近医院心脏急诊就诊。就诊时需注意做好防护、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注意保暖,并且尽量采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

总而言之,目前全国举国之力、万众一心共同对付新冠肺炎、驱赶病魔之时,也希望广大房颤消融术后患者响应国家号召,做好防护的同时保持身心健康。阜外医院为方便广大患者,开通了“在线问诊”和“线上开药”功能,将提供极大的便利。让我们一起放弃恐慌,用“心”守护健康。


郑黎晖
郑黎晖 主任医师
阜外医院 心律失常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