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时期血液病患者该如何防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有效应对疫情,各医院门诊和住院安排多有调整,加之医疗资源紧缺,使患者就诊难度增加。然而在这个特殊时期,令我们牵挂的除了新冠肺炎患者,疫情笼罩下的血液病患者因疾病的特殊性也应该得到特别关注。
预防方法
血液病患者因为疾病本身或治疗相关原因,其免疫力极低,属于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而且一旦感染容易成为重症患者并被迫中止原发病的治疗,从而面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风险。因此,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应该怎样预防感染并继续得到规范化的诊治也是我们医患共同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1 第一,要做好心理防“疫”。随着每日数千计涨势的确诊病例数,普通人都难免焦虑、紧张,何况是血液病患者,面临着更大的心理挑战—-担心到医院这个“高危”场所分分钟被病毒感染,又担心不按时治疗疾病会复发、进展,错失治疗时机。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有这样的焦虑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我们需要做的是采取合适的方式来面对。目前,针对疫情期间就诊,各大医院都相继开展网上预约,线上免费咨询、问诊活动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排疑解难,因此,建议患者在到院之前先在线上寻求医护人员的指引和帮助,而不必过度恐慌、焦虑,积极的心态是提升免疫力的一剂良药。
2 要做好日常防疫。对于已经接受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而言,日常的防护注意事项多已成为习惯,继续保持即可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那么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居家休息,避免外出,限制探视,如果一定需要外出,必须要戴口罩!务必避开人多的地方,出行选择私家车或出租车等,避免乘地铁、公交车等可能人员较多的交通工具;与家人接触时双方均戴好口罩、帽子。2.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可用75%浓度酒精或稀释的84消毒剂消毒(避免二者同时使用,也避免进行酒精喷洒),特别需要消毒的便是经常接触的物品、部位 (如手机、门把手、遥控器等),如果家中有紫外线照灯,也可以采用紫外线消毒。3.勤洗手:可公众号搜索“7步洗手法”学习洗手,尤其在触摸口、鼻、眼之前,咳嗽或打喷嚏后,饭前便后记得洗手。4.保持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次数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频次和时间需适当减少。5. 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营养:进食新鲜、干净、易消化熟食,高温消毒碗筷,适当多摄入高蛋白食物,注意补充水分;切勿食用野生动物。6.勤漱口:饭前、饭后、睡前均要漱口,医生推荐的漱口水或盐水均可。7.作息规律:切勿熬夜,保证睡眠充足是守护自身免疫的重要措施。
3 要做好就诊、复查、治疗计划。出行限制、交通管制、就诊流程改变等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就诊和住院难度,为了避免因不熟悉流程而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和延误诊治,希望所有患者在就诊前通过公众号或电话、线上咨询了解您就诊医院的流程,同时所有患者在就诊前需进行网上预约。对于初发、初诊及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因需要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建议积极来院进行诊治,如需进一步住院治疗,需先在门诊完善血常规和胸部CT检查并经科主任评估准许后方可办理住院手续;对于缓解期患者,可根据情况延缓返院时间或调整为可口服的治疗方案。缓解期的中低危白血病患者,可等待疫情结束再巩固治疗,缓解期的高危白血病患者,请与主管医生取得联系,调整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考虑用来那度胺、伊沙佐米为主的口服方案。对于惰性疾病患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惰性淋巴瘤等较为缓和的血液病患者,尽可能在家以口服药物为主,等待疫情控制再返院随诊;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要及时与医生联系,至就近医院指定的发热门诊进行筛查。
4 陪护人员也要加强防护。患者就诊时及住院期间要求只能有一名陪护人员,同时陪护人员必须戴好口罩,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必须配合医院采取的防疫措施,包括体温监测及必要的检查,要帮助患者做好环境消毒及饮食卫生管理。
总之,尽管疫情当前,我们定会尽一切努力来保证患者与医院的安全。同时也特别希望患者能够理解血液科的医生,在非常时期,医院人手、物资不足,很多医生投身一线,可能会无法很好兼顾到原来的患者,但我们医患是在同一战壕的战友,必须互相了解与理解、互相配合与支持,才能战胜非常时期的困难。
希望血液病患者、自体免疫疾病患者都顺利挺过这次疫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