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林洁涛 三甲
林洁涛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科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训练

1445人已读


今晚一个直肠癌术后的病人过来找我聊天。她说:“直肠手术后已经半年了,为什总是便意频频,但每次都只是解出一点点。平时都不敢出远门,因为总是担心找不到厕所,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位患者的主要原因是直肠癌保肛术后,直肠结构改变导致排便功能障碍。


排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神经系统、排便感受器以及多组肌肉的共同参与。患者要恢复理想的排便功能,不仅需要外科医师精益求精的手术技巧,术后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训练。


以下我们推荐以下训练方式。


1. 吻合口扩张:可预防吻合口瘢痕挛缩所致的肛门狭窄。术后2周开始进行,每天1次。方法:戴手套,涂石蜡油,将食指插人病人肛门至通过吻合口,环行扩张肛门,反复进行1-2分钟。患者家属掌握扩张方法后,由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训练,需坚持扩肛3-6个月。


2. 缩肛练习:可刺激提肛肌增强其收缩力,可有效控制排便。术后2周开始进行,每天2~3次。方法:戴手套,涂石蜡油,将食指插人病人肛门至第2指关节,指导病人呼气时收缩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即上提肛门),吸气时放松,以手指在肛管内能感到紧缩感为方法正确。经过2次或3次训练,待病人掌握方法后,即可自行锻炼肛门舒缩,每天2次或3次,每次5~10分钟。


3. 便意感受指导:病人术后1-2周开始有便意,表现为下腹隐痛、腹胀、肛门坠胀感等。指导病人有便意时立即如厕,防止大便失禁。


4. 排便反射训练:术后2周开始,每餐进食后半小时如厕,进行排便训练。每天3次,每次10分钟,无论是否排便均按时终止。进食后进行排便训练是利用胃——结肠反射的原理,每天定时使大脑皮层产生排便兴奋,长时间训练可形成条件反射性排便习惯,有利于早日恢复排便功能。术后坚持6个月。


5. 排尿中断训练:术后2周开始。指导病人在排尿过程中突然中断排尿,至尿流完全停止后再继续排尿。每次排尿中断2~3次,每日训练数次。此方法虽然不直接针对肛门括约肌进行锻炼,但对盆底肌的收缩功能及诱导肛门括约肌收缩均有好处。


6.腹肌训练:术后2周开始。呼气时收缩腹肌,保持3秒,吸气时放松。每天5次,每次10下左右。有规律地收缩腹肌可增加腹压,促进粪便排出。


7. 仰卧起坐和直腿抬高:术后2周开始。仰卧于床,按住双下肢,嘱坐起, 再逐渐平卧。直腿抬高时双下肢并拢,直腿逐渐抬高至与躯体呈90度,再逐渐放平。重复以上动作。仰卧起坐和直腿抬高帮助锻炼盆底肌的协作共济肌与毗邻肌,使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非常协调地收缩。


肛门功能训练目标:干便能控制,能区别排便与排气,便前有便意,能控便2分钟以上,大便每天1~3次。


林洁涛
林洁涛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