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药也致命?这五个雷区不要踩!
由于绝大多数的感冒药属于非处方药(OTC),很多人在被“感冒”袭击后,常常会自行购买感冒药治疗,做法本无不妥,但是以下雷区却不能踩,否则可能会引发像梅女士那样的生命危险。
市面上所售的感冒药很多都具有相同的成分,比如,梅女士所购买的两种药其实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具体成分见下表),对乙酰氨基酚本属于比较安全的解热镇痛药,对于感冒所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具有缓解作用,但由于大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对肝脏有损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肝毒性、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所以对其每天的用量是有限定的,《中国临床用药须知》规定健康成年人乙酰氨基酚每日剂量不得超过2000mg,婴幼儿和青少年则更低。否则可能会损害肝脏,造成肝衰竭。而梅女士每天服用4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远远超过了最大剂量。
此外,目前市面上的感冒药大多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包括很多中成药(如999感冒灵,感冒灵颗粒等),大家在购买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以免重复用药。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药品虽然商品名不同,但是有效成分几乎是一致的(比如泰诺和惠菲宁),如果两种甚至多种感冒药联合一起用,不但不会使感冒好得更快,反而会造成药物同种成分过量而中毒。
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前者大多由各种病毒所引起。
普通感冒往往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且具有自限性,只有在并发了细菌感染时,才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普通感冒,感冒药的作用只是帮助缓解症状,并不能缩短病程。俗话说吃药也要7天,不吃药也得7天,说的就是这个理。而流感就不同了,往往病情较重,需要抗流感病毒治疗,治疗不及时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大家在认为自己患有感冒时,往往自行购买药物治疗,如果是普通感冒还好,可如果是流感,那就是耽误了治疗时机。所以,如果自行服药未见好转,要及时就医明确是何种感冒,而不是像梅女士一样连续吃了9天感冒药不见好,还非要死磕到底。
很多人都知道:酒驾很危险,但是鲜有人知道有些药吃了后开车同样很危险,比如部分感冒药。由于市面上所售的感冒药大部分还有抗组胺成分,比如氯苯那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梅女士所服用的泰诺也是含有抗组胺成分的感冒药,服用含有这一成分的感冒药,容易引起困倦、反应迟钝、头晕、眼花、头痛等不良反应,影响驾驶。每年的交通事故中,都有因为服用感冒药后导致的。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在服用含有抗组胺成分的感冒药后,不要驾车。
含有抗组胺成分的代表药物:泰诺、感康、扑尔敏等。

绝大部分的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它在进入人体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毒的物质,需要人体内的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的结合才能降低毒性,但是饮酒过量会消耗体内的谷胱甘肽,降低了肝脏的解读功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生成的有毒性的代谢产物无法被解读,增加了肝脏衰竭的风险。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在使用感冒药时剂量上要更为谨慎,美国就出现过儿童服用过量的感冒药致死的报道,所以FDA对于4岁以下的儿童禁售感冒药。
在中国虽然还没有限制的,但也应该给各位准妈妈准爸爸们提个醒,对于儿童感冒,尽量少用药,如果使用感冒药,也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来给孩子合适的剂量,而不是按照成人的剂量给宝宝服用。
药师提醒您
普通感冒具有自限性,建议多休息,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避免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可能导致同类药物过量中毒;
服用感冒药后,避免饮酒和驾车。
这是我19年在自己的微信公共平台上发布的一篇关于感冒药的科普,转载过来供各位患者阅览。
本文是陈婷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