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瓣膜置换的“前因后果”
什么是人工心脏瓣膜?
人工心脏瓣膜是医生植入您的心脏以替换受损心瓣膜的一种瓣膜(图 1)
用于发生严重的瓣膜疾病时,这些疾病包括:
●狭窄–即瓣膜不能充分开放,包括主动脉瓣狭窄(图 2)和二尖瓣狭窄。
●关闭不全–即瓣膜处发生渗漏,血液沿着错误方向流动,包括主动脉瓣狭窄和二尖瓣狭窄。


目前有2种主要的人工心脏瓣膜:
●机械瓣–由人造材料制成,可维持20-40年或更长时间。
●生物瓣–由来自猪、牛或马的瓣膜组织制成,有时来自其他人。这些瓣膜用于中年人时,通常可维持10-15年或更久;而在较年轻的人群中,可能维持不了那么久。
虽然人工心脏瓣膜有助于治疗心脏疾病,但它们自身也可引起问题。
植入人工心脏瓣膜可引发什么问题
具体问题主要取决于瓣膜类型和瓣膜植入心脏的部位。
植入人工心脏瓣膜可引发的问题包括:
●瓣膜上形成血凝块。这较令人担忧,因为血凝块可能破碎,并经由血管移动到身体其他部位,并阻塞小血管,这可导致器官损害和症状。有时,血凝块还可阻塞瓣膜。机械瓣比生物瓣更常引起血凝块。
一些药物治疗可帮助预防血凝块形成,即“抗凝药”。
●患者可出现治疗引起的副作用。例如,使用抗凝药的患者可能明显比正常人易出血。
●瓣膜可发生感染,医生将这种情况称为“心内膜炎”。感染可破坏瓣膜和其周围心脏组织。发生心内膜炎时,人工心脏瓣膜上可形成小团块,这些团块可破碎,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的小血管并阻塞之。
●瓣膜可发生渗漏或被瘢痕组织阻塞。若人工心脏瓣膜处发生大量渗漏或严重阻塞,可能需要替换。
●瓣膜可在血液流经心脏时破坏红细胞,这可造成贫血,不过通常为轻度。
总结:目前随着医疗技术,医疗材料的迅猛发展,瓣膜置换手术已经相当成熟,手术成功率可达98%以上,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患者需要对人工瓣膜术后进行自我管理,定期体检复查,保持健康的心态,以达到治疗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是赵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