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科普】间质性膀胱炎、膀胱出口梗阻继发膀胱疼痛综合征
临床中容易误诊,与间质性膀胱炎的症状类似的膀胱出口梗阻继发膀胱疼痛综合征
膀胱出口梗阻是导致下尿路症状的常见病因。
膀胱出口梗阻包括:膀胱颈梗阻,尿道狭窄或括约肌功能性梗阻。
在膀胱出口梗阻的进展过程中,膀胱为了适应膀胱出口梗阻而发生了一系列改变,而正是这些改变,导致了一些膀胱出口梗阻的患者即使手术解除梗阻之后,依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下尿路症状。
很多原发病因为膀胱出口梗阻的患者会引起膀胱粘膜慢性炎症,从而引发类似间质性膀胱炎的症状,对于此类患者,单纯针对膀胱粘膜治疗(也就是误诊为间质性膀胱炎后的治疗)往往效果不好,甚至没有效果。
间质性膀胱炎属于原发性膀胱粘膜功能障碍,对于继发于膀胱出口梗阻的膀胱粘膜功能障碍,单纯针对膀胱粘膜治疗效果欠佳(阿米替林,西施泰,加巴喷丁等)。
对因治疗—去除梗阻后再针对膀胱粘膜功能治疗效果较好。
膀胱颈梗阻
行膀胱颈内切开时,同时行水扩张检查发现膀胱内大量红斑,也就是所谓的“红斑症”,同原发性间质性膀胱炎的粘膜损坏是一样的,这就解释了很多类似“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为何一直治疗没有效果的原因——"诊断错误,治疗错误"
膀胱出口梗阻行膀胱颈手术后取膀胱粘膜送检后,结果回报为膀胱粘膜非特异性炎症,同间质性膀胱炎的病理结果一样,这就证明了此类患者的“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是继发于梗阻后发生的,而且从病理结果上同真正的间质性膀胱炎无法区别。
只有术前通过详细的检查,尤其是影像尿动力检查确诊后才能真正将此类患者正确诊断,正确治疗。
本文是李旭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