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吴建平
吴建平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无症状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要治疗吗

5597人已读

体检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但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要不要治疗呢?

HP标题3.jpg

回答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建议。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会建议根除治疗。这需要了解个人情况:比如年龄、性别、既往史、家族史、生活饮食习惯、甚至工作环境等。


先从两个病例说起



在央视的某个节目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一位专家讲述了两个典型病例:

一个是50多岁的男性,平时身体很好,单位健康查体,腹部彩超发现肝脏多发占位,考虑癌转移。进一步胃镜检查证实是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但他平时没有任何症状,也没有胃癌家族史。由于发现得比较晚,虽经各方努力,但还是很快地离开了。

另一个是30多岁的女性,没有任何诱因,突发呕血、黑便和头晕。血色素降至7-8g,接近休克状态,情况紧急。急诊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血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

她平时也是没有任何感觉,一般情况很好。经过一系列治疗,逐渐转危为安。

健康不是一切.webp.jpg

这两个病例其实几年前常规查体均已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当时能够根除,也许就可以避免这么严重的后果和风险了,至少第一个病人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


没有不适症状=没病吗?


答案是否定的!没有感觉到不适症状,不代表就没有问题!真正患上某些疾病,早期也感觉不到不适症状,就像李兆申院士常说的:“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研究发现,每100位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病人当中,会有30位左右的患者有不舒服的感觉,比如胃胀、胃痛、反酸、烧心等。剩下的70位患者他们基本没有什么症状。

640.webp.jpg

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100%都会有活动性胃炎,且胃黏膜都会存在炎性反应,其包括:慢性炎性反应表现为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增生、淋巴滤泡形成;活动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

这些表现在内镜下或者在病理切片下,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但是感染者并不一定能感觉得到。许多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甚至中重度的异型增生、胃癌患者,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或者即使有一些症状,也大多没有特异性,不容易鉴别。

早诊03.jpg

我国70%-80%胃癌患者发现时都是中晚期,因为在早期没有症状才被忽略,等到有症状时才来做胃镜。结果很多人活不过5年(进展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30%)。

总之,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你可能没感觉到有何不适,但并不表示它对你没危害,只是还没到时候。


幽门螺杆菌有什么危害?


2019年4月19日我国发布的《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专家共识》首次全面地阐述了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和根除治疗的重要性:

1.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大约15%~20%会患上消化性溃疡,即平时所说的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

2.消化不良

Hp感染者大约5%~10%会发生Hp相关的消化不良

3.胃恶性肿瘤

约1%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MALT淋巴瘤)。

4.胃炎

Hp感染者均会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即Hp胃炎。虽然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或并发症,但它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5.HP和胃癌

Hp感染是我国胃癌的主要病因。除非采取主动干预措施,Hp感染不会自行消除。

t0125f0e3242a6aa6c9.jpg

我国特殊家庭结构和饮食习惯

造成感染人群庞大

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大国,有7-8亿感染者,预防和根除幽门螺杆菌都任重而道远。以下是权威统计数字:可见中国的一句俗话“十人九胃”,并非空穴来风!


  • 目前我国约有7亿人感染此病菌,约占总人口50-60%;

  • 青壮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左右;

  • 50岁以上的人群中感染率为50%~80%;

  • 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达几乎为80%,十二指肠溃疡几乎100%;

  • 萎缩性胃炎患者检出率更高达90%;

  • 在我国,60%的胃病患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问题,有些专家甚至把胃癌称作“传染病”;

  • 儿童青少年感染率大约在30%-40%左右,尤其卫生条件差的集体生活的儿童Hp感染率更高,达64.39% ;

  • Hp阳性的儿童中,10岁以下被感染者占40%~60%,且每年以3%~10%的幅度急剧增加。

如此庞大的感染人群,加上我国的家庭结构、就餐模式,从源头上避免口口传播,难度很大,全面推广分餐制,难以实现。

那么就要在确认感染后,及时根除,以防后患!


有必要全部根除幽门螺杆菌吗?


Hp胃炎作为一种有传染性的疾病,根除Hp可有效减少传染源。

在日本,医生们提倡从儿童和青年人就开始筛查幽门螺杆菌,并及时根除。2014年全世界的医学专家在日本京都达成共识:预防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该作为预防胃癌的首要手段。

胃镜检查04.jpg

日本胃癌的发病率虽然很高,但五年存活率达到了80%以上。原因主要是得益于胃镜的普及,和全民消灭幽门螺杆菌计划的实施! 反观中国,据2017年中国癌症中心公布数据显示,5年生存率不足30%。主要一个原因是中国的HP感染率持续较高及人们对胃镜检查的误解。

胃癌5年生存率.webp.jpg

日本逆天的治愈率得益于全民根除HP


对于成年人,只要没有抗衡因素,一经发现,建议都要根除。14岁以下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除非有必要,不建议检测和治疗。



Hp根除与胃癌预防

目前认为Hp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根除Hp可降低我国的胃癌发生风险,有效预防胃癌。

近期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根除Hp后胃癌发病率下降为0.53,根除Hp对无症状患者和内镜下早癌切除术后患者尤其有益,根除Hp后胃癌风险降低34%;根除Hp应成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

应提高公众预防胃癌的知晓度,充分了解Hp感染的危害,有助于我国胃癌的预防和早诊早治。

40岁前根除获益最大

肠型胃癌的发展模式叫做Correa模式:


HP治疗时机.jpg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改善胃黏膜炎症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可逆转萎缩,但难以逆转肠化生。


所以,在胃萎缩或肠化生前根除幽门螺杆菌,阻断了Correa模式"肠型胃癌演变"进程,几乎可完全消除胃癌发生风险。


已发生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生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延缓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进展,也可不同程度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最佳年龄为18~40岁。


近期一项来自中国香港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在60岁以上人群中开展幽门螺杆菌根除也可获益,但其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效果要在根除10年后才能显现。


怎样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



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是根除HP的关键,并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只有通过规范化的治疗,才能提高初次治疗成功率,减少HP耐药发生。

7e0d6aa831964bafacaea2d3b2cc371b.jpg

根除HP的获益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对获益较大的个体主动治疗。目前推荐(PPI+铋剂+2种抗生素)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根除HP治疗方案,幽门螺旋杆菌治愈率可高达90%。

吴建平
吴建平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