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俭勤 三甲
杨俭勤 副主任医师
望京医院 脾胃病(消化)科

大黄通便须谨慎

3595人已读


中药大黄的泻下通便作用广为人知,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记载了它具有荡涤肠胃、推陈致新而和安五脏之功,凡是实积便秘、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者,每以为主药,尤其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功效,对于实热证的便秘尤其适合。因此,在麻仁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三黄片、当归龙荟丸等中成药,包括美容的保健品如排毒养颜胶囊,均是以大黄为主药,通过发挥其泻下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荡涤积滞的目的。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内含有大约20种的泻下成分,呈结合状态的蒽苷是致泻的主要成分,又以双蒽醌酮番泻苷的作用最强,而游离型的蒽醌活性较弱。大黄被服用后,在消化道内被细菌代谢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发挥泻下作用,同时番泻苷由小肠吸收后,一部分经肝脏转化为苷元而刺激胃壁神经丛而引起大肠蠕动致泻,一部分以原型或者苷元随血转运到大肠,刺激黏膜下神经丛和更深部神经丛,使肠运动亢进而致泻。

大黄泻下成分的活性受温度、炮制及煎煮等因素影响较大。大黄加热后蒽醌苷会大量破坏,因此,中医的传统经验,生大黄泻下力大于酒大黄(大黄喷黄酒文火微炒晾干),酒大黄大于熟大黄(大黄拌黄酒反复蒸制2-3次)。而且,要想使大黄充分发挥其泻下作用,入汤剂不能久煎,可以采用后下的办法,以免减弱泻下之功,或者可以像泡茶一样,开水泡服。

由于大黄有着能够攻实泻下的作用,近年来,更有服用大黄可以延年益寿之说。究其原因,这与大黄“以通为用”以及大黄对某些老年病有颇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密不可分。现代社会不少老年人甚至年轻白领肠胃功能衰减,肠内糟粕不易及时排除,其产生的毒素吸收入血液,又会损害人体,应用大黄可以清洁肠道,同时有助于排除体内的积滞、代谢废物,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及对人体健康的损伤,这正是大黄类药物近年来颇受追捧的最主要原因。不少年轻爱美女性更是青睐大黄可以帮助排毒减肥,而纷纷自行购买含大黄成分的养颜胶囊以美容保健。

但是,目前有不少消费者,也因为长期服用某些含有大黄的胶囊之后,居然出现了继发性的便秘症状,当服用该胶囊时,便秘症状就有所缓解,而一旦停止使用便出现了严重的便秘症状。医生诊断,这一疾病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大黄。

本来是泻下良药,缘何而成疾病之源?

须知,大黄除了那些泻下成分外,还含有大量收敛止泻作用的多种鞣质,如蒽醌鞣质等。大黄在加热久煎的条件下,泻下类蒽醌苷被破坏,而收敛的鞣质却大大增强。久而久之,自然出现继发性便秘

而且,蒽醌苷被大肠细菌分解成苷元, 在发挥泻下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抗菌消炎活性,进而抑制部分肠道菌群的生长繁殖,一旦没有足够的肠道菌群来把葸醌苷分解为苷元,原剂量的大黄泻下效果将减退甚至没有效果。此时若增加大黄的服用剂量, 效果会暂时好些,但一味增加大黄剂量并不是办法, 因为随着剂量的增加和连续服用时间的延续,肠道菌群被过度杀伤,会导致药物性肠道菌群失调及比例失衡, 引发肠道功能紊乱,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并致伪膜性肠炎, 有腹胀气、感染、泻泄、发热、消瘦等症状,而引起典型的药源性疾病。

最新研究表明,结、直肠黑变病与大量滥用泻剂有关,尤其是蒽醌类泻剂,是引起黑变病的主要原因。专家建议,在临床应用大黄治疗便秘时,须注意用药时间,只要便秘一通,即可停药,一般3-10天为宜。即使用于清泻解毒、活血行瘀,也不宜长时间服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一旦热毒清、瘀血散,即应停用大黄,改用他药。

(原载于《家庭医生》)

杨俭勤
杨俭勤 副主任医师
望京医院 脾胃病(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