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染性软疣(“水瘊子”)怎么治疗?如何根治?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痘病毒造成的皮肤慢性局限性感染,表现为感染者皮肤上的小丘疹。常见于儿童,通过皮肤与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该病毒还可通过搔抓或接触皮损的自身接种而传播。此外,还可通过沐浴海绵或毛巾上的污染物进行传播,或者通过参加接触性运动时的皮肤接触传播。传染性软疣与游泳池使用之间的相关性也已有报道(俗称“水瘊子”)。潜伏期为2-6周。
若免疫功能正常,得病后皮损往往在2个月内自行消退。对于少数病例,病损会持续3-5年。大多数传染性软疣皮损愈合后并不会留下瘢痕。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传染性软疣患儿,可根据家长及患儿意愿选择性治疗或等待自愈。若选择治疗,以冷冻疗法、刮除术和斑蝥素为一线推荐方案。冷冻疗法可能出现瘢痕形成和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色素沉着减少。刮除术是用刮匙将传染性软疣病灶进行物理清除,可即刻消除病变,治疗过程会有少量出血和疼痛感,存在遗留小型凹陷性瘢痕的可能性。斑蝥素治疗,在用药部位会出现小疱,软疣皮损逐渐消退。每2-4周重复一次治疗,直到消除所有病损。治疗中多存在一过性烧灼感、疼痛、红斑和瘙痒等不良反应。
以上治疗方法均需至医院门诊,由医生操作。故建议家长及早带宝宝就诊,通过刮除术,查看刮除物有无疣体,可协助明确诊断。之后若选择治疗,即可采取上述任何一种方法,若等待自愈,可密切观察随访。
此外,门诊常遇到外阴部位出现传染性软疣皮疹的患者,读者朋友们如有疑似皮疹,建议及早就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避免再次传播给家人。
参考:uptodate 传染性软疣 内容
本文是闫桢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