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及知识普及
发表者:徐耀铭 人已读
头晕的患者太多了尤其是老年人,而且经常是慢性头晕,反复发作,非常痛苦,部分头晕的患者经检查头CT或头核磁没有发现主要问题,然后服药也不见效,问怎么回事?怎么办?这个问题很常见问我的人也很多,在此给予充分解答。
这种情况要警惕是否存在脑血管狭窄(需要检查的血管有:椎动脉、基底动脉以及锁骨下动脉的重度狭窄)
做什么检查?我的回答:不是普通的头CT、也不是头核磁(因为这两项检查不显示血管影像),而必须查:颈部血管超声、颅内血管超声、头颈CTA、MRA,最后需要精准判断时做微创手术脑血管造影才能发现病因。
那么哪些人需要做以上的血管检查:
1.首先存在脑缺血的症状如:头晕、昏昏沉沉、不正常的多睡、走路不稳、确定的肢体麻木或上肢无力以及测量血压时发现单侧无脉(测不出血压);2.同时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男性大于45岁、女性大于55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或有吸烟等不良嗜好或有脑梗死家族史。以上患者如果做头CT、核磁无论是否有异常都要完善如上的血管检查。
治疗:很简单---解除血管狭窄(也称血管重建)。如何解除?视具体情况决定,有一种治疗方法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属于微创手术,操作简单,效果好,是目前多数患者的选择。
【有一点我必须要说明,作为脑血管狭窄性头晕的鉴别】年轻患者的头晕有时与脑血管狭窄无关,常见于:1.眩晕症:原因不明,表现为严重头晕伴有视物旋转是主要特点,也会出现恶心、呕吐和走路不稳。治疗可以尝试晕车药;2.良性位置性眩晕(也称耳石症):是因为耳石引起的,表现为当某一方向的头位时诱发,再转头便自行好转,头晕持续时间短,症状重,固定的头位变化时出现是疾病特点。治疗:手法复位效果非常好;3.美尼尔氏综合症:头晕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一定伴有耳鸣,一般为发作性,时间久了可逐渐出现听力下降,随着听力下降头晕会有好转,属于耳鼻喉科疾病。内科药物治疗可以尝试倍他司汀片或注射液,效果有时不理想,严重的可采取手术治疗;4.迷路炎:由感冒引起的内耳迷路炎症改变,与感冒伴发,头晕严重,伴走路不稳,不敢动。治疗:抗炎治疗即可。5.颈椎病引起的头晕:颈椎病很多,多数青中年都有,但是颈椎病性头晕却很少见。有的人一查到有颈椎病就把头晕定性为颈椎引起的就错了。颈椎性头晕也称锥动脉型颈椎病,检查必须要明确存在椎间孔狭窄而压迫了锥动脉,如果检查不能提供这个证据,那么头晕一定另有原因。6.心因性头晕:也是焦虑状态的一种表现,多为昏昏沉沉的头晕感,紧张时诱发或加重,愉快时减轻会消失,这类患者多伴有睡眠不好,情绪不稳定,周身乏力等症状。治疗:抗焦虑药物有效。这几种头晕多见于中青年患者,也可见于中老年患者,女性多见。如果可以除外这几个疾病则需要我们考虑可能是脑血管狭窄导致的供血不足表现,尤其是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中老年患者。
临床上,在中老年的头晕患者中,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狭窄最为多见,锁骨下动脉次之。脑血管病引起的头晕特点多为慢性头晕一般不影响日常活动,一般持续时间较长,除非急性发作否则可以不伴有恶心及走路不稳。为什么脑血管会狭窄?因为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因为斑块堵塞了血管,致使了脑供血不足。这种情况下怎么办?1.防治斑块变大。治疗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2.稳定斑块:防治斑块脱落。治疗药物: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中药制剂效果很差不推荐。用药不好怎么办?去检查血管情况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为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型术做好准备。
【举例说明-锁骨下动脉狭窄】
下面,我只说一下锁骨下动脉狭窄,因为此病临床发生率很高却容易漏检而被忽视:
锁骨下动脉狭窄可以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反复头晕发作(盗血综合症)或上肢抬举时无力的症状,还有的患者以急性脑梗死发病为表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发现锁骨下动脉狭窄导致的疾脑血管病很多,因为有很多患者到医院以后未行血管检查,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而查不到病因。下面我讲一下这种疾病:
【症状】可有可无,可轻可重。需要早筛查(指查血管而不单单是普通的头CT和核磁)早治疗。
1、患侧肢体症状:患侧肢体供血不足,典型的表现为上肢乏力,苍白、麻木、疼痛、脉弱或无脉,在运动时表现最明显。患侧血压低于正常侧血压20mmHg以上,锁骨上窝可以听到血管杂音。
2、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出现眩晕、晕厥、复视、共济失调,也可以出现两侧的感觉或运动障碍,构音困难等。缺血症状可以间断出现。头部的运动可以临时减少椎动脉的血液供应,导致大脑后部缺血加重,出现症状。
【疾病解析】锁骨下动脉狭窄,是指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分出椎动脉之前的近心端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时,由于虹吸作用,引起患侧椎动脉血液逆流,反向供应缺血的患侧上肢,结果会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发作和患侧上肢的缺血症状。【检查】对肢体上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诊断,需要询问患者病史,进行体格检(两侧血压差达到20mmHg可基本确诊)查再结合影像学进行确诊。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核磁共振检查,最主要检查是:颈部血管超声、颈部CTA或脑血管造影。
治疗:我个人推荐血管内介入治疗(或称之为支架治疗)
一、适应症 由于没有证据表明血管重建能够降低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目前介入治疗仅推荐用于有症状的患者。而且,在术前应仔细评估手术获益和风险。
二、手术路径 对于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绝大多数可以通过股动脉途径完成。当股动脉途径不能给导管及导丝提供足够支撑力通过闭塞段时,可以通过穿刺患侧肱动脉或桡动脉,然后应用导丝分别从股动脉及肱动脉两个途径尝试通过闭塞段。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时,肱动脉往往搏动较弱,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肱动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三、技术要领: 股动脉途径穿刺后置入5F动脉鞘管,用Pigtail导管于升主动脉行非选择造影,了解主动脉弓解剖形态,然后使用Judkin R或MPA1等多功能导管行选择性造影。对于完全闭塞病变,还应行选择性对侧椎动脉造影显示颅内血供,通过椎动脉窃血显示闭塞远端血管,判断闭塞段长短、位置。介入治疗时,通常选用6F 90cm动脉长鞘至于锁骨下动脉开口加强支撑并进行造影。可在路途(Roadmap)引导下把0.035” TERUMO导丝送入狭窄远端。对于完全闭塞病变,可在Judkin R或VTK导管支撑下,根据情况选择0.018”V18 Contral、0.014”PT2、Miracle等PTCA导丝或0.035”TERUMO Stiff导丝通过病变。对病变较硬,导管通过困难者,可将导管及时跟进,增加支撑力及后坐力。导丝通过病变后,沿导丝把导管送入病变远端,造影证实导管位于血管真腔后,交换为0.035”加硬支撑导丝。对于导管进入内膜下形成假腔时,要及时调整回至真腔,避免内膜下撕裂过长损伤或闭塞椎动脉。锁骨下动脉闭塞经内膜下介入并置入支架,目前经验不多应谨慎操作。球囊扩张一般根据病变及血管直径选择合适球囊,通常选用5~8mm球囊,扩张的压力要根据患者有无疼痛主诉进行调整,通常6~10atm。如病变累及椎动脉,可能需要置入导丝保护,因很少发生椎动脉栓塞,通常不需要置入血栓保护装置。
四、支架选择 支架可分为两大类,球囊扩张型支架和自膨式支架。自膨式支架的优势为外力作用不易变形、柔顺性好,缺点为定位不精确,多用于较长病变。根据血管直径可选用7~10mm支架,并选用比支架直径小1~2mm球囊进行后扩张。球囊扩张型支架的优点为定位精确,缺点为外力作用易变形、柔顺性差,应在充分预扩张下置入,避免支架释放时发生移位,球囊扩张型支架多用于开口或分叉部位的短病变,支架直径通常为7~9mm。
五、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为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少见并发症有锁骨下动脉破裂、血栓形成、远端肢体栓塞。椎动脉栓塞引发脑卒中很少见。
我讲完这些知识,大家应该知道您需要做哪些检查了吧?必要时请微信扫码关注,随时向我咨询。
本文是徐耀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