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与糖尿病的微妙关系
“慢性病”这个名称老百姓并不陌生,在大家的概念里,慢性病主要包括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其实我们上篇所讲的“肥胖”,目前也有很多的专家认为可以将它归为慢性病的一种。以上所说的慢性病中,糖尿病往往被大家忽视,因为它初发时往往没有典型症状,或者诊断后控制不佳,并发症慢慢影响到眼底、肾、心脏、血管或神经时,也是杀人于无形之中,血糖彪高时,才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急性症状,否则大家不会把糖尿病和死亡马上划上等号。但大家一旦戴上癌症这个帽子后,似乎就不淡定了,即使是早期诊断,也总是担惊受怕,总是将对死亡的恐惧吊在嘴边或者压在心头。
大家是否知道,癌症也属于慢性病的一种,尤其像乳腺癌这样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又好的癌症,由于患病人数多,且绝经后中老年多发,更需要有慢性病综合管理的理念和措施,也就是我们“妍岳e随访”一直倡导的一句口号“关爱乳腺,全程管理”。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来揭开同属于“慢性病”的乳腺癌与糖尿病之间的微妙关系。
Q
1.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生乳腺癌吗?
答:是的。糖尿病是多种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且还与肿瘤的预后较差有关,其中也包括乳腺癌。有学者发现高血糖和高体重指数(BMI≥25)是绝经后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见糖尿病和肥胖常见于乳腺癌患者群中,两者同时出现在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身上,无异于雪上加霜。
Q
2. 乳腺癌患者更容易生糖尿病吗?
答:答案也是“是的”。有些患者可能在术前并未诊断为糖尿病,但在经过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后,却出现了血糖增高,这在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饮食习惯改变的患者中更加明显。因此在治疗期间或者康复期间的全身复查时候,均建议对于血糖检测要有涉猎,以期早期发现血糖抬头的迹象。
Q
3. 既有糖尿病又有乳腺癌的患者,围手术期要注意什么?
答:术前严密监测血糖,完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等一系列指标,尤其对于那些初次发现的糖尿病来说,一天至少要验4段指尖血糖。我们会发现有一些病人在术前完善检查时,才发现自己血糖增高,之前从来不知道自己已经有了糖尿病,为了能够尽快达到手术标准,往往会采用胰岛素控制,并多点监测血糖,病人有时候会抱怨手指头要被戳烂了,但是又是必须的。术前控制血糖已经趋于稳定,可能经过手术这一个大刺激后,血糖又会有所波动,因此需要联合内分泌科,为我们乳腺专科医生出谋划策,通过医护联合、多学科合作,一同帮助病人渡过难关。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的表现,更容易出现皮下积液、伤口感染甚至皮瓣坏死,这些情况医生会在术前谈话时和患者说明,让患者对自身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术后通过加强伤口观察和换药,以及规范的降糖治疗,大多也能顺利渡过。
Q
4. 乳腺癌化疗会影响糖尿病吗?
答:会的。本身化疗在杀癌细胞同时,对于正常的机体也是一次打击,因此很容易出现糖代谢紊乱。有些乳腺癌常用的化疗药物也会引起糖代谢异常,比如一些铂类药物例如卡铂,必须冲在糖水中;紫杉类药物,必须用高剂量的激素预处理,尤其像多西他赛这种化疗药物,规定化疗前一天、当天和后一天,连续3天早晚各服用10粒地塞米松片,以减轻过敏反应。激素可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敌人,病人一听到要吃激素,就马上来讨价还价了,能不能少吃甚至不吃。其实众多研究表明,化疗期间短期的激素应用是安全的,不会引起糖尿病的一些重症如酮症酸中毒,但需要在密切监控下,观察血糖、尿糖和尿酮体的变化。并且也不建议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过分严格的饮食控制,一方面这样会导致患者热量供应不足,反而不利于化疗的进行,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降糖药物剂量,主要是胰岛素用量的调整。通过合理的降糖策略,糖尿病患者顺利完成化疗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Q
5. 控制糖尿病会对控制乳腺癌有帮助吗?
答:答案当然也是“会的”。糖尿病是“三高家族”——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中的一员,有时候管好糖尿病,就能管好它的其他两个兄弟,防止慢性病各种并发症产生的危害。这也是我们常常告诫乳腺癌患者的,进入康复期,除了随访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外,还要继续监测原本的内科疾病的情况,因为目前在中国,死亡率排在第一位的还是因为心脑血管意外,尤其对于老年人,乳腺癌大多不是最后的致命因素,于是控制糖尿病或其它慢性病成了关键。研究也表明,治疗糖代谢异常也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治疗乳腺癌很重要,治疗糖尿病也很重要,两者不可偏废。
希望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不要因为头上戴了两个慢性病的帽子,而深居闺中,不敢见人。也希望大家看了我们“妍岳e随访”的科普文章后,能对糖尿病和乳腺癌之间的关联有更多的认识。

转自岳阳医院乳腺病科微信公众平台
妍岳e随访(yanyueesf)
本文是季亚婕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