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脂腺囊肿(粉瘤)的美容手术标准切除
皮脂腺囊肿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皮肤囊肿,俗称“粉瘤”。其发生是由于皮脂腺导管被堵塞,皮脂无法泌出,长期储留膨胀而形成,多见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年。
好发于头面部,胸颈部相对较少见,可以单发,也可以少见的同时长很多个。能长到米粒至鸽蛋大小,可被误诊为脂肪瘤等。囊肿表现为圆形,硬度中等或有弹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推动时可感到与表面相连,基底无粘连,无波动感。皮肤颜色可正常,也可表现为淡蓝色,增大过快时,表面皮肤可发亮。有时在表面可见脐形开口,可从此挤出白色豆腐渣样的内容物,此开口即是皮脂腺导管的开口。皮脂腺囊肿有极低的概率恶变成为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
可能会出现发炎,会变得红肿疼痛。可能会有豆渣样皮脂不断排出,炎症难以消退,甚至需切开皮肤,排出感染的皮脂和脓液,才能逐渐好转。在炎症期,一般不推荐做切除手术,一是可能是炎症扩散,而是也不易切干净。
一般经过仔细检查,较易诊断。但仍推荐至少需行B超检查,以尽可能排除脂肪瘤、血管性肿物、纤维性结节或异物肉芽肿等其他病变。
皮脂腺囊肿不会自行消退,而且会缓慢增大,或者反复感染,是需要治疗的。手术切除是最为稳妥的治疗,虽然会有皮肤瘢痕,但在整形外科医生的精心切口设计、精细缝合和完善术后抑瘢痕处理下,会变得很不明显,达到美容手术的切口效果。手术成功最重要的是将囊壁及内容物完整的剥除,如果有残余,就会埋下复发的隐患。切除后会行病理检查,以最终确诊。因为还有极少见的“畸胎瘤”,可能含豆渣样物。
如果实在不能接受瘢痕,也可以考虑切开极短的小口,将内容物排净后,注射入药物,使囊壁黏连萎缩,可能适合于中大体积、囊壁薄、内容物较稀薄的囊肿。如果效果欠佳,仍可以考虑再转为手术切除。
本文是陈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