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血管瘤——完全异于婴幼儿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的特殊血管肿瘤
先天性血管瘤也是相对常见的一种血管性肿瘤,但因被命名的时间还不长(近20余年),因此甚至部分医生都不熟悉此种疾病。容易将其认为是另一种极为常见的血管性肿瘤——婴幼儿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但两者的治疗方法差别是很大的,误诊误治可能带来较严重的后果。
因为两者的名字都带有“血管瘤”,并且“先天性”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定语,而是专指“先天性血管瘤”,6个字不能拆开。因此,向患儿家长进行解释时,常破费周章,故撰此文以释。
1.先天性血管瘤和婴幼儿血管瘤的差别在哪里?
先天性血管瘤:出生时即有,典型外观是直径约5cm左右的半球形凸起的肿块,整体呈紫红色或蓝紫色,基底周缘可有白晕,皮温可能偏高,并摸到血管搏动。非特殊部位的先天性血管瘤,对健康没有任何损害。
随着时间变化,先天性血管瘤将出现三种可能的变化,分别对应三种亚类:
1)1岁左右基本完全消退(即先天性快速消退型血管瘤,NICH)
2)常年稳定不消退(即先天性不消退型血管瘤,RICH)
3)部分消退后不再变化(即先天性部分消退型血管瘤,PICH)
婴幼儿血管瘤:旧称草莓状血管瘤,极为常见,也为广大医生或患儿家属所熟悉。出生即有不常见,通常在出生后约2周开始出现,1岁以内增长迅速(增生期),1岁以后开始长达数年的自行消退(消退期)。典型婴幼儿血管瘤的瘤体颜色一定是鲜红的,极似草莓。但完全长在皮下的病灶,也可以为蓝色包块。
因此,在早期通过外观即可较为准确的鉴别两种血管瘤,如下图:

典型的先天性血管瘤:呈半球形凸起,紫红或紫蓝色,皮肤表面大量扩张血管,周缘可见白晕,皮温偏高

婴幼儿血管瘤:皮肤病灶均为鲜红色,皮下病灶可呈蓝色
2. 两种血管瘤的治疗选择:
目前,对于NICH或PICH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因两者主要病灶成分为粗大血管、显微组织间质及少量细胞成分,非手术方法难以清除。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各种非手术方法,如口服心得安,外涂噻吗洛尔,激素或博莱霉素注射及激光等,均对NICH或PICH无效。所以宁可不治,不能误治。
但对于RICH,要避免过早的手术切除,因其通常在1岁左右就能很好的消退,外观明显改善。切除过早可能遗留明显的瘢痕或其他继发畸形。
当然,除了婴幼儿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还需要与毛细血管-静脉畸形(有红斑和蓝紫色肿块)、动静脉畸形(有红斑、皮温高和血管搏动)及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紫红色和血小板减少)等鉴别。
2019年,本团队(华晨、林晓曦等)报道了一种新的先天性血管瘤类型——先天性迟发增殖型血管瘤(Tardive Expansion Congenital Hemangioma, TECH),即稳定后,再次出现增长。在权威临床期刊JAAD发布了此种新的血管瘤类型,得到国际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研究学会(ISSVA)大会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有望被收录入再次更新的血管性病变国际分类系统,与上述三种并列。

TECH的外观和病理表现

4种先天性血管瘤的生长变化曲线图
本文是陈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