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俞永林 三甲
俞永林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骨科

哪些疾病,会引起双下肢水肿?医生:常吃这些药,也可能“腿肿”

4544人已读

跟着乔妹做营养

发布时间:03-1410:26优质原创作者

#百里挑一#

在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中,出现下肢水肿的情况还是很多的。下肢水肿,又可大致分为两类:单下肢水肿和双下肢水肿。发现单下肢水肿的原因,大都与周围血管疾病有关,主要表现为用力下压后不会出现明显凹陷,白天或站立时间长了水肿加重,晚上睡觉后或平躺一段时间后,症状可以显著缓解。单下肢水肿的患者,只要能够及时去血管外科就诊,大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双下肢水肿就比较复杂了,按压这些患者的水肿部位,会出现明显的凹陷,很多患者在平躺或睡醒后也不会有太好的缓解。双下肢水肿,往往与内脏器官功能的衰竭有关,常见的有:肾病引起的水肿、心源性水肿、肺水肿、肝硬化或肝癌引起的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水肿等。发生双下肢水肿的情况,往往预示着患者原有的内脏疾病加重了,需要尽快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才能有所缓解。

对于这些慢病患者来说,除了病情加重会引起双下肢水肿问题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更为常见。由于这些患者需要常年服用某些药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程的延长,内脏对某些药物的“应答”也会发生改变,表现为某些药物固有的副作用凸显了出来。在这些药物副作用中,较常见的就是水电解质紊乱,后果就是发生双下肢的水肿。如果患者经常服用以下药物,就需要有所警惕了:

1、降压药

洛尔类降压药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心率和减少心脏排血量,这就会“连带”肾脏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引起水钠潴留的问题,导致下肢水肿的症状;地平类降压药,也有轻微的双踝水肿副作用;此外,普利类和沙坦类降压药,也会引起罕见的血管性水肿副作用。高血压患者一旦发生下肢水肿的问题,要考虑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因素,及时提示医生换药。

2、降糖药

很多患者在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时,会出现暂时的面部和双下肢水肿,随着血糖指标的改善,这种情况会很快缓解;服用列酮类降糖药的患者,要特别留意是否发生不明原因的体重增加问题,这往往提示着外周水肿副作用的出现;合并使用双胍类、格列类和胰岛素的患者,发生这种副作用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3、非甾体抗炎药

很多慢性病患者除了患有心血管疾病之外,还患有一些骨关节疾病,需要经常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或保泰松等非甾体抗炎药类药品,这些药物都有发生水肿的副作用。

4、激素类药物

某些合并患有类风湿性疾病的患者,需要服用一些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引起颜面和下肢的轻度凹陷性水肿,还伴有向心性肥胖的副作用。激素引起的水肿,大都在停药后会自行消失。

5、中药

服用某些中药材,也会引起水钠潴留的问题,常见的有甘草和人参。

如果怀疑是药物引起的双下肢水肿,也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或停药、或换药、或减量,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大多数情况下,清淡饮食、少吃盐、睡觉时注意抬高下肢等措施,都可以缓解下肢水肿症状。对于那些心、肾、肝、肺功能不佳的患者,一定要找医生积极治疗,以免病情持续加重。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俞永林
俞永林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