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相关疾病
1、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障碍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弛缓不全,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而滞留,从而逐渐使食管张力、蠕动减低及食管扩张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诊断主要依据,1.临床表现:间歇性食物停滞、受阻感,非进行性吞咽困难。部分患者进液体食物比固体食物困难,有反食,为刚咽下的食物。可有胸部钝痛及夜间食物反流所致呼吸道症状。营养状态尚可。2.钡餐检查。3.食管内窥镜检查。4.食管压力测定。具备以上各项或1、2、4者可确诊。仅具备2、4但可排除硬皮病、食管贲门癌及淀粉样变等情况者亦可确诊。
2、憩室

食管憩室是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同的囊袋。临床表现1.咽食管憩室早期无症状。当憩室增大,可在吞咽时有咕噜声。若憩室内有食物潴留,可引起颈部压迫感。淤积的食物分解腐败后可发生恶臭味,并致黏膜炎症水肿,引起咽下困难。体检时颈部或可扪及质软肿块,压迫时有咕噜声。巨大憩室可压迫喉返神经而出现声音嘶哑。如反流食物吸入肺内,可并发肺部感染。2.食管中段憩室常无症状。多于食管钡餐X线检查时发现。有时做食管镜检查排除癌变。3.膈上憩室病人可无症状,有的则有多种症状,主要为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有时出现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本病的诊断依据食管吞钡X线检查、食管压力测定,以了解可能同时存在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3、异物

食管异物是指因饮食不慎,误咽异物,如鱼刺、骨片或脱落的假牙等,异物可暂时停留或嵌顿于食管。常表现为食管异物感、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严重者可造成食管瘘、纵隔脓肿、穿破大血管甚至危及生命,一经确诊需立即处理。通常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异物的特性、部位及食管壁的损伤程度有关。主要有1.吞咽困难;2.异物梗阻感;3.疼痛;4.反流症状;5.呼吸道症状。诊断依据:1.患者常有明确的吞食异物的病史,突发的吞咽困难、异物感、疼痛等症状可提示食管异物的可能性;2.结合影像学及胃镜检查,即可确诊。
4、腐蚀性损伤

食管腐蚀性损伤临床常见,是由于吞服腐蚀剂引起的食管损伤和炎症。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生,腐蚀剂一般为强酸或强碱,后者常是家庭清洁剂,如氢氧化钠、含氯漂白剂。吞服腐蚀剂的原因,在小儿多为误服常在5岁以上,成人则多为企图自杀而吞服。吞下液体腐蚀剂后,很快通过食管,主要损伤常是食管下段及胃,而固体腐蚀型常导致口腔咽部及食管上段烧伤强酸与强碱等造成的食管损伤一般都很严重可引起食管黏膜糜烂、坏死、穿孔,纵隔炎,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临床表现:一般吞服腐蚀剂立即感口腔、咽部及胸骨后疼痛,吞咽时尤为明显。疼痛严重时可放射至肩部胃有灼伤时可有上腹痛,病人因吞咽痛而拒食唾液增多,亦可发生呕吐,呕吐物常混有血性液体伤情严重者出现,尚可出现高热昏迷虚脱等中毒现象。大量吞服强酸,尚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少数病人因声门受累或因反流、误吸引起肺部感染,均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一般根据吞服腐蚀剂的历史及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
5、破裂及穿孔

食管破裂可发生于钝性损伤、锐器伤及火器伤,也可因剧烈呕吐致自发性食管破裂。由于含有各种细菌的食物及反流胃内消化液溢入纵隔内,可引起严重纵隔感染。多因外伤、异物或腹内压骤然增高(如剧烈呕吐或分娩等)引起,亦有为医源性损伤如作食管镜、胃镜时操作不当所致。早期可有突发性胸痛或上腹部疼痛,且向肩背部放射,并有发热、气促及呼吸困难等。 食管损伤后症状与损伤部位有关:1.颈段食管破裂时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2.胸段食管破裂时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上胸部剧烈疼痛。食管穿孔进入胸膜腔时,可引起液气胸,因而可有患侧胸痛、呼吸困难及发绀等症状。3.腹段食管破裂时可出现上腹部腹膜炎症状。诊断要点,有外伤、呕吐或食管镜检查等可致食管破裂病史,早期可有突发性胸痛或上腹部疼痛,且向肩背部放射,并有发热、气促及呼吸困难,颈部可扪及皮下气肿等食管破裂穿孔后症状。诊断1.有外伤、吞咽尖锐异物、内镜检查或剧烈呕吐史。2.剧烈胸痛,下咽困难,亦有表现为剧烈上腹部痛而被误诊为急腹症。3.伤在颈段食管时,颈部侧位X线片可显示颈后间隙阴影增宽及皮下气肿。伤在胸内食管时可见纵隔气肿或伴有液气胸,口服碘油可见造影剂逸出食管腔外进入纵隔或胸膜腔,有纵隔炎时可见纵隔阴影增宽。4.有液气胸时,口服美蓝后作胸腔穿刺可抽得蓝染的液体,胸膜腔有感染时穿刺可抽得脓液。5.查体时可发现颈根部有皮下气肿。6.食管镜检查可见食管壁上裂孔。
6、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系由食管或与食管相连的静脉回流受阻引起。最常见为由门静脉高压形成的下端食管静脉曲张,病变向上蔓延又称上行性食管静脉曲张。另由纵隔及颈部疾病压迫上腔静脉及上段食管静脉使回流受阻,病变逐渐向下蔓延,称下行性食管静脉曲张。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为门脉高压,少数可因支气管癌或食管癌压迫上腔静脉或贲门癌引起食管静脉回流受阻所致。门脉高压所致食管静脉曲张引起出血者,门脉压一般超过25~30cm水柱。引起出血的直接原因是食管炎或食管内压力突然增高,偶因粗糙食物等创伤。呕血和(或)黑粪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
7、食管炎

食管炎即食道炎,泛指食管黏膜浅层或深层组织由于受到刺激或损伤,食管黏膜发生水肿和充血而引发的炎症。化学性刺激包括胃酸、胆汁、烈酒以及强酸、强碱、药物等;物理性刺激包括烫的食物、饮料,食管异物(鱼刺等)嵌顿,长期放置鼻胃管等。由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导致食管局部受损,或患者本身抵抗力下降导致结核杆菌、真菌(念珠菌)或病毒感染亦可引发食管炎。临床最常见的是胃酸反流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主要以“烧心”,吞咽疼痛、困难及胸骨后疼痛居多。当食管炎严重时可引起食管痉挛及食管狭窄,吞咽食物感到“发噎”,甚至呕吐。一般食管炎出血较轻微,但也可能引起呕血或黑便(柏油便)。不同病因引起的食管炎可伴随相应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1.详细询问病史,明确病因是否经口摄入(包括误服)各种强酸强碱类物质;是否服用有刺激性药物;吞咽鱼刺等异物等。2.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有异常所见。3.上消化道内镜及活检可以直接观察到食管黏膜的炎症改变,并可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8、食管溃疡

食管溃疡发生在消化性食管炎或食管的异位胃粘膜的基础上,位于食管下端近贲门处,可并发急性出血。在食管裂孔疝时,胃在膈上的部分易并发溃疡,约20%病例并发出血,且可为严重的出血,表现为呕血与黑便。食管溃疡多发生于食管的下1/3处多为单发,但也有10%左右的患者为多发。溃疡的大小在不同患者差别也颇大,小者仅数毫米,大者可环绕食管一周。食管溃疡常发生于反流性食管炎和滑动性食管裂孔疝伴有贲门食管反流的患者。溃疡可在鳞状上皮或柱状上皮发生,也可在食管胃吻合术或食管空肠吻合术后发生。食管溃疡的好发年龄,多在30~70岁之间,约有2/3的患者在50岁以上,但也可见于儿童。主要症状是吞咽困难、胸骨下段后方烧灼感和高位上腹部(剑突)痛。开始吞咽困难是由于食管痉挛,可随炎症的消退而消失,继而随炎症的消退和溃疡的愈合遗留瘢痕,可引起狭窄而发生吞咽困难。溃疡疼痛的特点是部位高,在剑突后,呈深钻痛,向背部和肩胛间区放射。疼痛常发生于进食或饮水时,多在吞咽后几秒钟就发生,也可间隔半小时后发生,可在平卧、弯腰时诱发或加剧,服抗酸剂可缓解。其他症状有恶心、呕吐、嗳气和体重减轻。
9、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食管裂孔疝在膈疝中最常见,达90%以上,属于消化内科疾病。食管裂孔疝患者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其症状轻重与疝囊大小、食管炎症的严重程度无关。裂孔疝和反流性食管炎可同时也可分别存在。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症状的出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本病在一般人群普查中发病率为0.52%,而在有可疑食管裂孔疝症状者的常规胃肠X线钡餐检查中,食管裂孔滑疝的检出率为11.8%。近年来在X线检查时采用特殊体位加压法,其检出率可达80%。因本病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故难以得出其确切的发病率。本病女性多于男性,为1.5~3:1。临床表现:1.胃食管反流症状表现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胃内容物上反感、上腹饱胀、嗳气、疼痛等。疼痛性质多为烧灼感或针刺样疼,可放射至背部、肩部、颈部等处。平卧、进食甜食、酸性食物,均可能诱发并可加重症状。此症状尤以滑动型裂孔疝多见。2.并发症(1)出血 (2)反流性食管狭窄 (3)疝囊嵌顿 3.疝囊压迫症状。由于本病相对少见,且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断较困难。对于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年龄较大,肥胖,且症状与体位明显相关的可疑患者应予以重视,确诊需要借助一些器械检查。
10、Barrett食管

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覆盖,因为英国人Barrett首先报道,因此称Barrett食管,中文翻译为巴雷特食管。目前认为是获得性,可能与反流性食管炎相关,并有发生腺癌的可能。其症状主要是胃食管反流及并发症所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为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及反胃。Barrett食管的发病年龄自出生1个月至88岁均有报告,年龄分布曲线呈双高峰,第一高峰在0~15岁,另一高峰在48~80岁,但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Barrett食管的发病在男性多见,病人仅有食管下端的柱状上皮化生,一般无症状,故大多数病人可终生不出现症状。Barrett食管的症状主要是胃食管反流及并发症所引起的,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为胸骨后烧灼感(俗称烧心)、胸痛及反胃或反酸,部分患者因食管狭窄或癌变出现吞咽困难。少数患者没有症状,只是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Barrett食管的临床诊断方法为内镜及活检。
11、食管良肿瘤

食管良性肿瘤很少见,在食管肿瘤中仅占1%。发病年龄较食管癌小,症状进展缓慢,病期长。在食管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平滑肌瘤,约占90%,此外尚有起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息肉、脂肪瘤、纤维脂肪瘤、乳头状瘤等。食管平滑肌瘤多见于中年男性。平滑肌瘤多位于食管下段和中段,绝大多数为单发性。平滑肌瘤起源于食管壁肌层,向食管腔内外缓慢生长,粘膜仍保持完整,因而不引致呕血。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马蹄形,有完整的包膜,质坚韧,切面呈灰白色,有旋涡状结构瘤块,直径2~5cm,但有时间可达10cm上,包绕长段食管。
12、食管恶性肿瘤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食管癌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临床表现1.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但在吞咽粗硬食物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包括咽下食物梗噎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滞感或异物感。梗噎停滞感常通过吞咽水后缓解消失。症状时轻时重,进展缓慢。2.中晚期食管癌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常吐黏液样痰,为下咽的唾液和食管的分泌物。患者逐渐消瘦、脱水、无力。持续胸痛或背痛表示为晚期症状,癌已侵犯食管外组织。当癌肿梗阻所引起的炎症水肿暂时消退,或部分癌肿脱落后,梗阻症状可暂时减轻,常误认为病情好转。若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若压迫颈交感神经节,可产生Horner综合征;若侵入气管、支气管,可形成食管、气管或支气管瘘,出现吞咽水或食物时剧烈呛咳,并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最后出现恶病质状态。若有肝、脑等脏器转移,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液、昏迷等状态。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吞钡X线食管摄片和纤维食管镜检查。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