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井绪泉 三甲
井绪泉 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特需病区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护

7662人已读

何为放射性皮肤损伤?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由于放射线(主要是β和γ射线及X线)照射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性损害。放射性皮肤损伤是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后最常见的副作用,发生率在90%以上。

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哪几类?

按发生时间分类

1. 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

数日内局部皮肤受到大剂量照射,病程一般在10周左右。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大部分属于此类型。

2. 慢性皮肤放射性损伤

由急性皮肤放射性损伤迁延而来,或小剂量长期照射所致 ,病程在数月或数年。

按照射射线分类

分为X射线造成的损伤、β射线造成的损伤、γ射线造成的损伤、电子线造成的损伤、质子线造成的损伤等。其中高能X射线是目前我院在实施放射治疗过程中最常应用的射线。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对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病机制的认识从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水平逐步深入到了蛋白和基因等分子水平:

1.放射线造成DNA的破坏导致可逆或不可逆的DNA合成和分化不平衡,使皮肤基底细胞不能产生新的细胞,成熟的上皮细胞持续丢失,若不能及时增殖补充脱落的表层细胞,即引起皮肤损伤。

2.射线引起的小血管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从而加重缺血、缺氧, 加重皮肤损伤的程度;另外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等分子受电离辐射的作用,体内分子激发和电离,产生自由基以及氧效应的存在,导致大分子断裂和细胞内DNA 损伤,引起双螺旋结构的复制紊乱和错误。

哪些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

影响肿瘤患者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患者自身因素与外在因素。

一、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包括患者的皮肤状态、照射部位、年龄、营养状况、经期、合并内分泌疾病等。

1.通常,机体潮湿的部位以及皮肤皱褶、易受压迫和摩擦的部位较易出现皮肤反应,例如乳腺下、腋窝、颈部等部位。

2.一般来说,营养状态越差、年龄越小对放射线越敏感,女性月经期间、皮肤过敏体质对放射线更敏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皮肤的放射敏感性高。

3.既往有研究证实,肥胖、吸烟、较晚的肿瘤分期等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呈正相关。

二、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包括放射线能量、放疗剂量、放疗分割方式、照射间隔、受照射体积、放疗技术、应用化疗等。

1.软β射线 、低能量X射线能量低、穿透能力弱、皮肤浅层组织吸收,易引起表层组织损伤;硬β射线 、γ射线 、高能量X射线能量高、穿透能力强、达深层组织,易引起深层组织损伤。

2.一般来说,放疗总剂量越大、放疗分割次数越少、照射间隔越短、体表受照射面积越大,放射性皮肤损伤越严重。采用普通的放疗技术、同时应用化疗也会加重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我院现均采用先进的三维适形、调强或断层放射技术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放疗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相较于普通放疗技术,大大减少了放疗副反应的发生。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潜伏期因放射线的剂量和个人的耐受性不同而长短不定,约8~20天。

目前临床大都采用RTOG(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对放射性皮肤损伤进行分级:

0无变化

I级 水泡、轻度红斑、脱毛、干性脱皮、出汗减少

image.png

II级 明显红斑、斑点样湿性脱皮、中度水肿

III级 皮肤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

IV级 溃疡、岀血、坏死

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1.多为长期、反复小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转变而来。

2.潜伏期自数月至数十年。

3.炎症表现不显著。

4.皮肤干燥、粗糙、皲裂,毛发脱落,色素沉着及增厚,甚至脱落。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一、防护

由于放射性皮炎一旦产生,治疗需要大量时间,且效果较差,所以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1.放疗前护理

1)预防机械性损伤:患者穿着柔软宽松吸水性强的全棉衣服,勤换内衣,保持照射区皮肤干燥、清洁,禁用粗、硬毛巾擦洗,照射区皮肤禁止剃毛发;

2)预防化学性损伤:照射区避免使用剃毛剂、除臭剂、香水、化妆品、肥皂、酒精刺激、冷热刺激等;

3)摘下金属制品(假牙、耳环、项链、手表、钢笔、钥匙)等;

2.放疗期间护理

1)照射区避免直接日晒、红外线照射等;

2)修剪指甲、切忌用手搔抓和剥去脱屑之皮,照射区禁止注射、禁止贴胶布;

3.放疗后护理

1)局部涂抹芦荟或芦荟凝胶、比亚芬软膏、喜辽妥等预防皮肤损伤;

2)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如照射区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改变,及时治疗。

二、治疗措施

Ⅰ级:勿需特殊治疗,可用润肤霜、膏保护皮肤。

Ⅱ级:使用芦荟或芦荟凝胶、比亚芬软膏、喜辽妥、糖皮质激素软膏、医用射线防护喷剂等保护皮肤。

Ⅲ级及以上:早期或伴有小面积溃疡,短期内局部可使用维斯克溶液或新型软聚硅酮敷料、多爱肤敷料亲水胶体等新型敷料处理;对于经久不愈的溃疡或溃疡面积大而深且有恶变倾向时,只要患者全身情况允许,一旦感染基本控制,宜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井绪泉
井绪泉 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特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