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直肠类癌

发表者:杨峰 人已读

直肠类癌

类癌首次报道是在1907年,从那以后报道病例越来越多,好发于肺、支气管和胃肠道。类癌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组织学特点是可以被银染色和含有神经内分泌组织标记物,包括神经内分泌特异性烯醇酶,嗜铬粒蛋白。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发现肿瘤内含有大量的有膜包裹的神经内分泌颗粒,内有多种激素和生物胺。最具特征的物质是5-羟色胺,由5-羟色胺前体经过芳香酸脱羧酶合成。5-羟色胺可以在体内经过单胺氧化酶催化成5-羟基吲哚乙酸,通过尿排出体外。还含有其他肾上腺皮质激素,组胺,多巴胺,p物质,神经降压素,前列腺素,换激肽酶等。5-羟色胺和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会导致类癌综合症。表现为间断的潮红,气喘,腹泻,以及右心瓣膜病

类癌来源于消化道的胚胎。被划分为分化良好的类癌和分化差的类癌。分化良好的类癌,含有规则圆形细胞核的小细胞。生长形态呈岛状,小梁状,腺状,未分化或混合类五种模式。分化差的类癌,异型核增加,有丝分裂多,有坏死区。

据统计类癌发病率每10万人8.4人,发现部位依次是阑尾最多,直肠,小肠,肺,支气管和胃等。

资料显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与结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不同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比较小,而且分级较低,G1G2(但这不是绝对的)。结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常具有侵袭性,低分化,等级更高(G3)。自2000年来文献报告,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比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更常见。

50%的直肠类癌是做肠镜发现的。平时没有症状。类癌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胶质相关肽,而不是5-羟色胺。类癌综合症少见。

结肠镜检查偶然发现结肠和回肠末端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现几率是0.17%。病变呈淡黄色息肉状或扁平环形病损,中央伴有溃疡。如果切除时发现病损表面有纹状,就要考虑进一步治疗。患者多为年轻男性,嗜酒。

直肠类癌好转移部位是肠管周围淋巴结和肝脏。肿瘤的大小和转移发生的几率成正比。直径小于1cm的,转移几率是5%;直径超过2cm的,绝大多数发生转移。五年生存率,肿瘤在局部未转移的是81%, 周围转移的47%,远处转移的是18%


治疗

手术。直径1cm以下的肿瘤通过局部切除,有三分之二的人得到治愈。直径1-2cm肿瘤,治疗是有争议的。尽管大多数可以通过局部切除,但有医生建议做更广泛的外科手术。直径超过2cm,传统上认为需要进行低位前切术或腹会阴联合手术,但是手术效果并不比局部切除有优越性。

生长抑素类药物对类癌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类癌综合症。


本文是杨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