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防晒,尽享夏日
适度的日光暴露对人体是有益的,但过度的日光暴露不仅可导致皮肤光老化影响容貌,还可诱发或加剧各种光线相关的皮肤病,故减少日光过度暴露,科学防晒,十分必要。
地球表面的日光主要由波长280 nm以上的紫外区到1mm 以内的红外区组成,其中紫外线(UV)约占6%,可见光约占52%,红外线约占42%。其中紫外线(UV)对皮肤的危害早已得到共识,因此,防晒主要是防紫外线。
防晒方法
规避性防晒:就是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紫外线较强时,应该减少户外活动。一年四季均需要防晒,但夏季紫外线最强,一天之中,中午紫外线最强。海拔越高紫外线越强,海滩及大城市紫外线较强。
遮挡性防晒:遮阳伞、太阳帽和衣物等织物产品可直接遮挡日光。织纱密度越高、颜色越深、或加有防晒涂层,其紫外线吸收能力就越强,防晒效果越好。遮阳镜,应选购覆盖全部UV的遮阳镜,镜片以深色为宜,但不宜过深以免影响视觉。
防晒霜防晒
防晒霜分类
物理防晒霜:主要通过反射、散射日光发挥防晒作用,如二氧化钛(TiO 2 )、氧化锌(ZnO)。物理防晒霜防晒谱宽、相对光稳定、不易致敏,适用于敏感人群。缺点是不易涂抹,不透明、影响美观。
化学防晒霜:是通过选择性吸收UV而发挥防晒作用。化学防晒霜质地轻薄,透明感好。一般的化学防晒霜光稳定性不如物理防晒霜,且易透皮吸收、有一定致敏性,可能会导致接触致敏和光致敏作用。
不是有了防晒霜,就一切OK了。大家不要过度依赖防晒霜进行防晒。紫外线较强时尽量规避性防晒,就是减少户外活动。平时还可以采取遮挡性防晒(遮阳伞、太阳帽、防晒衣等)和防晒霜防晒相结合,这样效果会更好,舒适性也高。
常见防晒标识
防晒霜选择
防晒霜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紫外线强度进行选择。
低强度紫外线地区:平时:PA+~ + + 、SPF10-20;户外活动:PA+ + ~ + + + 、SPF20-30;
高强度紫外线地区(高原、海滩、夏季的中午户外活动):PA+ + + ~ + + + +、 SPF30-50;
如果紫外线强度不大,你在户外的时间也不长,那么使用低防晒值的防晒产品可能更适合你。因此家中可以备一些不同防晒系数的防晒霜。
日常生活中,防晒霜的防晒效果,除了防晒系数,实际上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皮肤类型、产品使用量、使用方法、出汗等因素,因此还要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SPF与PA同样重要
穿透臭氧层的UVA远远多于UVB,且UVA对皮肤的伤害远远大于UVB,因此,防晒既要防UVB,更要防UVA。所以购买防晒霜,既要看SPF值(防UVB的能力,防晒红晒伤),更要看PA值(防UVA的能力,防晒黑光老化)。
过度紫外线暴露不仅影响人的容貌,还会导致很多皮肤疾病 。因此,大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防晒方法以及不同的防晒霜和具体使用方法。
防晒误区
误区一:在办公室,不需要防晒
长波紫外线可以穿透玻璃,如果你的办公室采光很好,同样需要防晒。
误区二: 凉爽的天气,去海边或爬山,不需要防晒
紫外线不会发热,凉爽的天气,海边或山上,紫外线依然很强,同样需要防晒。
误区三:阴天不需要防晒
云层并不能阻挡长波紫外线,即使是阴天,看不到太阳,同样需要防晒。
误区四:防晒霜系数越大越好
防晒霜系数越大,防晒效果越好,但同时皮肤负担也会越重,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系数的防晒霜。
科学防晒 尽享夏日 美丽人生 皮肤有责
本文是王相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