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消融途径治疗希氏束旁旁道
背景:希氏束旁旁道比邻正常传导组织,使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此种心律失常具有挑战性。目前几种不同的消融途径已有报道,如下腔静脉(the Inferior Vena Cava, IVC)途径、无冠窦(the Noncoronary Cusp, NCC)途径、上腔静脉(the Inferior Vena Cava, IVC)途径,然而何时选择何种途径进行标测和消融并无报道。
方法和结果:此研究共入选55例希氏束旁旁道的患者,根据成功消融途径将入选患者分成三组,分别为IVC组、NCC组和IVC组,分析各组的临床特点、体表心电图特征、心电生理和消融结果。所有入选患者中48例(87%)通过IVC途径消融成功,而需要NCC(4/55,7%)和SVC(3/55,6%)途径消融的相对较少。在希氏束旁区域进行标测,48例IVC组患者中,45例可见通过旁道逆传局部心室(V)和心房(A)融合较好,4例NCC组中无VA存在等电线,3例SVC组中1例VA融合较好,三组体表心电图的预激特征无显著差异。
结论:大多数希氏束旁旁道通过IVC途径可有效和安全消融,NCC途径不是首选或最优的消融途径。在希氏束旁区域,通过旁道逆传的局部VA融合程度可以区分或预测成功消融靶点。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电生理,室上性心律失常,下腔静脉,上腔静脉
目前已知
希氏束旁旁道比邻正常传导组织,使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此种心律失常具有挑战性。
下腔静脉(the Inferior Vena Cava, IVC)途径、无冠窦(the Noncoronary Cusp, NCC)途径、上腔静脉(the Inferior Vena Cava, IVC)途径,目前已有报道。
本研究发现
大多数希氏束旁旁道可通过IVC途径安全有效的消融成功,在NCC处消融并非是首选或是较好选择。
对于大多数希氏束旁旁道患者,在希氏束旁区域,利用AP逆向传导中VA的融合程度可以区分或预测通过IVC、NCC或SVC途径是否可以成功消融。

本文是梁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