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徐瑞荣 三甲
徐瑞荣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血液病科

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生活管理

2062人已读

血小板减少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血液病、慢性肝病脾功能亢进、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CVID)以及感染等所致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消耗性减少,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妊娠血小板减少,假性血小板减少以及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等。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既往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1/3。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 60岁以上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群体。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 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出血, 甚至颅内出血,出血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部分患者仅有血小板减少而没有出血症状。部分患者有明显的乏力症状。该病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患者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失耐受, 导致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和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阻止血小板过度破坏和促进血小板生成是ITP现代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血小板减少注意事项

①不要过度关注血小板数值,避免焦虑情绪。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其中ITP治疗的目的是使血小板计数提高到安全水平,降低病死率,而不是使血小板计数达到正常,所以应尽量避免过度治疗。对于多数患者来说,血小板数值能恢复正常是好的,但如果血小板数值一直没有正常,能够保证血小板数值处于安全范围,没有出血,不影响正常生活也是可以的。

②糖皮质激素是治疗ITP的首选药,但长期或大量应用后会产生不良反应,所以不能自行随意增减或停止用药,应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常出现向心性肥胖、痤疮等,还可能出现消化道溃疡、血糖升高、血压升高、骨质疏松等,故患者可常规钙剂和维生素D,监测血压和血糖。激素治疗起效后,减量不宜过快,应逐渐减量,具体咨询医师的意见。

③患者皮肤出现瘀斑或轻微出血时,不需要特殊处理,只要观察病情,若出现其他脏器的出血或出血不止,应及时就诊。静脉、肌肉注射时,局部严格消毒,注射后用消毒棉球充分按压,时间在5~10分钟。勤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鼻出血时,压迫止血,保持鼻腔湿润。发热时禁用酒精擦浴,以免加重皮肤出血。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宜用软毛牙刷刷牙,常漱口;牙龈出血过多,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应及时治疗。

④适当补充维生素C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或水果等,以保护血管,减少出血。平时的饮食要有规律,按时吃饭,不暴饮暴食,主副食应该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如小麦、玉米、糯米、豆类、蛋类等。可多吃新鲜水果及动物肝脏,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腻和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火锅、烧烤、快餐等,刺激性食物也应及时戒掉,避免加重病情。

⑤选择适宜的运动,避免猛烈的撞击。血小板低的人不宜剧烈运动,不要过度劳累,不宜搓擦皮肤,以避免因血管脆性增高容易发生皮肤紫癜和瘀斑。可以适当参加一些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⑥中药联合治疗。中医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根据临床辨证,主要以“补益肝肾、健脾养血、益气宁血、活血止血”为法。 在临床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膏方、丸剂等服用方便,患者可选择服用。

徐瑞荣
徐瑞荣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血液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