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衰”,“肾虚”,不要傻傻分不清
文章摘要:肾虚和肾衰是不同的概念,中西医学对肾脏的认识也有所不同。本文介绍了中西医学的不同观点,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肾虚和肾衰的区别。
日常生活中,百姓经常会提到肾脏不好肾虚了,一紧张急忙到医院检查,结果出来肾脏指标都是好的,肾脏没毛病,搞得自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这里是犯了概念的错误。要明白肾虚和肾衰的区别,你必须搞清楚中医西医各自体系下的思维方式的特点,千万别混为一谈,简单打等号。西医是现代科学发展后,用微观的视角去观察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它有明确的解剖位置,并且能够通过物理化学知识进行系统还原。西医学中所说的肾,是机体代谢废物、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产生多种激素的重要器官,和心脏、肝脏一样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并和输尿管、膀胱、尿道一起构成人体的泌尿系统。如下图。

所以西医所说的肾衰,是指肾脏的排泄毒物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功能、内分泌功能受到损害,从而出现水肿、毒素潴留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贫血等,尿毒症,肾性贫血就是肾功能衰竭后具体疾病名称,这些都能通过现代西医的化验血液,尿液及超声影像,病理检查找到异常的。
中医是国粹,是根于古代朴素哲学思想建起来的传统医学 ,阴阳五行及藏相学说是其基本理论,更多的强调从宏观的现象去解释人体的功能与疾病。中医中的肾脏,它是没有具体解剖位置的,他是一系列功能的综合,可以包括西医的数个脏器系统的功能。中医认为肾主水,主藏精,主骨主髓,主生殖,开窍于耳及二阴,主气化。就包括肺脏,心脏,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相关功能。故肾虚也就成了一个广泛的概念。肾虚症状在泌尿系方面主要表现为尿频、尿等待、小便清长。而肾虚的其他症状,还可有失眠、健忘、听力衰退、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牙齿松动、骨关节疼痛、肾不纳气、遗精早泄、女性经期紊乱、不孕不育等表现,所以中医的肾虚并不一定是西医的肾炎、肾衰等泌尿性感染性疾病,也不要将中医的肾虚误读是为性能力的下降。
本文是石朝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