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凯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康复医学科
腰椎不稳症介绍
2451人已读
一、定义
腰椎不稳症是腰椎对所载负荷的异常反应,以运动节段超出正常活动范围为特点。正常负荷下脊柱运动节段,产生的位移大于正常,从而产生腰痛,进行性畸形和压迫神经,以下腰椎L4/L5和L5/S1最为常见。可分为发育不良、峡部裂、退行性、创伤性、病理性等类型。
二、分期
1、暂时性功能丧失期:早期出现腰痛和功能障碍;
2、不稳定期:椎间盘高度下降、内容物减少,韧带和关节囊松弛,关节软骨退变,引起椎间活动增加和活动异常;
3、稳定重建期:纤维组织和“骨刺”围绕在后方小关节及间盘周围,减少了椎体对另一个椎体的移动,达到相对的稳定。
三、诊断标准
主要依靠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诊断:相邻椎体矢状面相对一位大于3-4毫米,过屈位成角大于10度,过伸位成角小于-3度。如果L1-2、L2-3、L3-4旋转超过15度,L4-5超过20度,L5-S1超过25度,则为旋转不稳。
四、治疗
1、保守治疗:为首选方法,卧床休息、腰围或支具保护,避免腰部过多的前屈、旋转活动;理疗、按摩;腰背肌锻炼、减重。
2、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肌松药物等。
3、手术治疗:外科复位、融合、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指征----有对应节段严重的不稳症状,影像学提示椎体移位大于4毫米或椎间角变化大于10度,严格保守治疗症状不缓解或反复者。
本文是朱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