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何江弘 三甲
何江弘 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

临床常见良肢位摆放

10001人已读
mmexport1586738503383.jpg

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 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防止和对抗痉挛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从治疗与护理角度出发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

mmexport1586738531666.jpg

早期脑卒中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在床上度过;

可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脱位;

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

mmexport1586738564804.jpg

良肢位摆放是预防关节挛缩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

mmexport1586738599840.jpg

2017版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

mmexport1586738606837.jpg

指南推荐:

脑卒中卧床期应将患者摆放于良肢位:鼓励患侧卧位,适当健侧卧位,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应尽量避免半卧位,保持正确的坐姿(Ⅰ级推荐)

脑卒中卧床期患者应尽早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渐进性地进行体位转移训练,并注意安全性问题(Ⅰ级推荐)

脑卒中卧床期患者应坚持肢体关节活动度训练,注意保护患侧肢体避免机械性损伤(Ⅰ级推荐)

哪些患者需要摆放良肢位呢?

偏瘫患者、肌力≤2级的患者、长期卧床的患者均需摆放良肢位。

mmexport1586738666417.jpg

mmexport1586738670925.jpg

良肢位摆放的作用:

预防骨骼畸形;

预防压疮;

预防循环功能异常;

增加患侧肢体感知力。

mmexport1586738713207.jpg

mmexport1586738722395.jpg

仰卧位:

头部:由枕头良好支持,上部颈椎屈曲;

偏瘫肩胛:下方放置一枕头,保持其前伸;

偏瘫上肢:正确抬高,伸肘、腕背伸、伸指 ;

臀部、大腿:下方放置一枕头,使骨盆向前;

足底:不放置任何东西。

mmexport1586738786116.jpg

仰卧位会强化病人的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痉。

mmexport1586738786116.jpg

患侧卧位:

头:由枕头良好的支持,使之高于胸部;

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翻身枕支撑;

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角度>90°,前臂旋后,腕背伸,手指伸展掌心向上;

患侧肩胛骨:前伸;

健侧上肢:可放于身上;

患侧下肢:迈步位,髋关节后伸,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屈曲约90°;

健侧下肢:屈髋屈膝垫软枕。

mmexport1586738823819.jpg

mmexport1586738840846.jpg

mmexport1586738848080.jpg

mmexport1586738851730.jpg

健侧卧位:

头:由枕头良好的支持,向患侧侧屈;

躯干:与床成直角;

患侧上肢:由软枕支持,上抬约90°伴肩胛骨前伸,肘关节稍屈曲,腕指关节放于枕上,掌心向下;

健侧上肢:舒适放置;

患侧下肢:向前稍屈髋屈膝约90°,完全由体前软枕支持;

健侧下肢:平放于床上,稍伸髋微屈膝。

mmexport1586738936761.jpg

头部枕头不宜过高;患侧上肢高于心脏水平。

mmexport1586738960594.jpg



何江弘
何江弘 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