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健 三甲
李健 副主任医师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眼科

流行性角结膜炎(EKC)的表现和治疗

4276人已读

EKC(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是一种强传染性的接触性传染病,由腺病毒8、19、29、37型腺病毒(人腺病毒D亚组)引起,潜伏期5到7天。多见于20~40岁成年人,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污染。

临床表现

1、起病急,症状重,双眼发病。

2、主要症状有眼红、疼痛、畏光、伴有水样分泌物。

3、疾病早期常一眼先发病,数天后对侧眼也受累。急性期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48小时内出现滤泡和结膜下出血。

Screenshot_2020_0418_190425.png

4、假膜(有时真膜)形成后能导致扁平瘢痕、睑球粘连。发病数天后,角膜可出现弥散的斑点状上皮损害,并在发病7~10天后融合成较大的、粗糙的上皮浸润。2周后发展为局部的上皮下浸润,并主要散布于中央角膜,角膜敏感性正常。

Screenshot_2020_0418_190615.png

5、发病3到4周后,上皮下浸润加剧,形态大小基本一致,数个至数十个不等。上皮下浸润由迟发性过敏反应引起,主要是淋巴细胞在前弹力层和前基质层的浸润,是机体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这种上皮下浸润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逐渐吸收。结膜炎最长持续3到4周。原发症状消退后,角膜混浊数月后可以消失。

IMG_20200418_213410.jpg

6、患者常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且在眼部开始受累侧较为明显,疾病早期或症状轻者无此表现。

Screenshot_2020_0418_190453.png

7、儿童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咽痛、中耳炎、腹泻等等。

治疗和预防

1、出现感染时尽可能避免人群之间的接触。局部冷敷和使用血管收缩剂可以减轻症状。

2、急性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如干扰素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1小时1次。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治疗。严重者联合口服或静脉应用抗病毒药物。

3、出现严重的膜或假膜、上皮或上皮下浸润引起视力下降时可以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病情控制后应减少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的滴眼次数至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应用中要注意逐渐减药,以免复发。要注意激素可能引起眼压升高等副作用,监测眼压。伪膜严重者需要定期表面麻醉下去除,去除坏死伪膜后更有利于滴眼液和眼膏的分布和吸收。

IMG_20200418_213535.jpg

4、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感染传播。所有接触感染者的器械必须仔细清洗消毒,告知患者避免接触眼睑和泪液,经常洗手。


李健
李健 副主任医师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