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素问·三部九候论》中提出“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实乃锦囊妙计,如能谨遵其言,必能得心应手,治病求本,不至于对病欲愈,执方愈加,流散无穷。
对于“平”的理解
一则为平和,治病以追求中正平和为准则,无论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总能顺应人体的生理机能,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而非抑制、抵抗甚或是降逆,人体本身的负反馈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等,也是我们追求平和的依据。

二则为“平人”,追求平人的状态,自然无病可生。对于“平人”的理解,“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平人者不病也”。“平人”个人理解就是具备中土的平和之性,方能输出扭转一切、斡旋一切的力量,中医自古重视后天之本,正如杨真海老师所言,治病其实就是在维护“土德”,追求平人之状态,时时刻刻重视中土的维系,当为医者之根本。
三则为平态,“平”与“不平”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正因为有“不平”,才会去追求“平”,这个世界和其中的芸芸众生,总是在平与不平中动态的变化着、演变着,所以,环境的平和,先天的平态,会影响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状态和命运,有感于天地之平态,隧通于人,而尽在掌握中。在这个层面,以平为期实则体现在我们治病的手段、追求的目标,以及对于疾病和病人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肿瘤治疗观念
从古至今,病名林立,症出不群,疾病谱系更是变化无穷,综观目前肿瘤发病率之骤然攀升、病种之花样百出、发病年龄之轻之又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出了问题,天人相应,人体的内环境也随之产生变化,长期的量变引起质变,即上述平人和平态的丧失和紊乱。
另一方面,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多的肿瘤得以诊断和明确,总是让我们措手不及,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致力于肿瘤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肿瘤的不断认识和了解,目前肿瘤的治疗也开始从传统的化疗、放疗、手术等治疗手段逐渐向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方面过渡,不再是点对点的突破,不再是一味的对抗、消灭,其实就是在逐步向“平”靠拢,依靠人体的自身的力量去恢复平衡,趋利避害。“物有本末、事有始终”,这些形形色色的病名和诊断,只是在提示我们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维系时间,执念于此,必将因小失大。
也许,为医最高之境界,眼中只有平和之态和平人之体,时时刻刻不能忘记这个本,方能“知所先后,近道矣”。仲景谆谆教诲“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随证治之就是以平为期。希望世间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平人”,每一位医者都能秉承“以平为期”之旨,将传统中医精神发扬光大。
本文是米硕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