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海峰 三甲
李海峰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特殊教育的意义

13276人已读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有效地促进人类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民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将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对个人来说,教育是使个人获得生存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特殊教育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特殊需要人群的素质、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特殊教育是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教育公平得以实现的标志。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活动,普通教育是伴随人类的诞生而自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残疾也是伴随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自然现象,但特殊教育的产生却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古代社会极度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只能勉强维持人类的生存,在这样的社会里,特殊儿童就连生存的机会都不一定能得到保障,更谈不上受教育的权利问题。只有在社会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医学、教育、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残疾这种自然现象的认识也更科学、更理智。社会才有可能关注这一特殊人群的发展问题,这时特殊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才能真正受到社会的重视。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特殊教育也越是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国际上,在评估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否发达时,要看他们的义务教育实施的情况。而看这个国家是否真正达到了义务教育的目标,则要看他们的特殊教育是否已经形成体系,多数的残疾人是否受教育。

因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我们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去关注社会各个方面,对我们自身生存发展的影响。所以说,特殊教育是文明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窗口,也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社会公平就是在平等的规则下人享有同等的机遇、权利和成果。尽管没有不同历史时期普遍适用的固定不变的公平标准,但公平始终是人们的普遍愿望,也是社会发展的方向。舍此,便没有社会生活的平衡、和谐和稳定”。早在194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就提出了“应当给一切人以受教育的充分而平等的机会”的工作目标。20世纪中期以来,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平等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能否给予特殊儿童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也成了一个国家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关注每一个特殊儿童给予每一个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二、特殊教育有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依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公布的结果,我国现有各类残疾人29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34%。相当于近16个人中间就有一个残疾人,如果平均每个家庭是4口人,相当于4个家庭就有一个残疾人。家里有一个残疾人,对这个家庭而言就意味着,这个人不但不能为这个家庭做贡献,相反还要家庭的其他成员照顾他。尤其是一个特殊儿童的出现,让许多家庭失去了幸福生活的希望。残疾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一副沉重的负担。

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开发,教育的资金投入可以产生两种经济效益:其一,是个人的经济效益,使受过教育的人有能力养活自己、照顾自己。其二,是社会的经济效益,对个人的教育投入,可以在工作上使其对社会回报。社会的经济效益经常是10倍于教育的投入。特殊儿童中有80%是属于轻度残疾的儿童,特殊教育能开发他们的潜能,补偿他们的缺陷,能让他们和普通儿童一样掌握知识,学到生存的技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而中重度的特殊儿童在接受适当的教育与训练以后,也能做到生活自理,从而减轻对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减少抚养他们的经费。

三、特殊教育有利于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特殊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特殊儿童得到他所需要的适当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首先会对每一个特殊儿童进行教育诊断与评估,以便能准确地了解每一个特殊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制订适合其发展需要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训练内容,采用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教育和训练。与普通教育相比较,特殊教育能更好地根据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由于残疾等因素的影响,特殊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许多困难和障碍,也可能受到过嘲笑与捉弄,因此许多儿童缺少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信心。特殊教育工作者,会努力营造有利于特殊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他们尊重每一个儿童,对每一个特殊儿童都会满怀期待和信心,这对特殊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特殊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特殊儿童的教师要具备诊断鉴定儿童障碍程度、评估儿童学习水平、设计教育方案的能力。教师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儿童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者,还要帮助特殊儿童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特殊儿童的教师不仅需要知道,应该给他们传授什么知识,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更要知道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完成教育任务。特殊儿童的教师面对的都是不同的个体、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手段、教育措施能,适合所有的学生。需要不断研究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适应特殊教育的要求,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有效地展开。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李海峰
李海峰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