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颈动脉狭窄

引起中风的“沉默杀手”——颈动脉狭窄

发表者:付强 人已读

脑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是本世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其中脑中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并且有极高的致死性和致残性。研究表明,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即使接受规范药物治疗,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也高达26%以上。颈动脉狭窄是脑梗的主要原因,它的发生悄无声息,带来的后果极易致残致死,所以,也被称为“沉默杀手”。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困扰着很多中老年人。颈动脉狭窄最主要的病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的增大,血液逐渐变黏稠,血液脂质垃圾沉积附着于颈动脉血管内壁,使颈动脉内膜增生变质,久而久之形成斑块,造成颈动脉管腔的狭窄。

中、老年(45岁以上)患者

在中老年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这与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症都有关系。

首先,脂质类物质在血管壁上不断堆积,血管壁内的巨噬细胞吞噬脂质物质形成脂质池,脂质池表面形成纤维帽。而脂质核心与纤维帽就是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组成成分。

604e8a00249ae97360832881055f66a2.jpg

随着斑块逐渐变大增厚,血管腔逐渐出现“偏心性”狭窄;极严重的狭窄,在脑血管造影可呈“一线天”样的改变。有些不稳定的斑块还会发生破溃,而脂质成分与血液直接接触后,则会导致血小板聚集,逐渐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就会形成远端的栓塞事件。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常位于颈总动脉分叉部到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内动脉虹吸部以及颈内动脉末端。

中青年(35-50岁)患者

在中青年患者中,颈动脉夹层也是颈动脉狭窄不可忽视的另一个原因。有资料显示,夹层的形成与颈动脉发育有关,颈动脉过长成环、扭结和动脉夹层密切相关。病理研究也证实,颈动脉夹层的患者14%是双侧发病,这些患者中超过50%存在血管肌层发育不良。

颈动脉夹层往往在颈部受伤或快速扭转时发生。动脉内膜向腔内突起,造成血流受阻、紊乱,随着血流冲击,夹层可进一步加剧,导致颈动脉狭窄加重,引起缺血。夹层处形成的血栓也可能直接脱落造成栓塞事件。

b1dd208ddab91fe1951ca7987bf9ac0f.jpg

当颈动脉夹层引起的颈动脉狭窄并未引起明显缺血时,可予抗凝药治疗,大部分患者可在3个月之内好转。而当出现缺血症状或夹层不稳定时,则需要进一步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狭窄的表现有哪些?

颈动脉狭窄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会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即“小卒中”:突然发生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清,一侧眼晴一过性发黑,口角歪斜等,常于24小时内完全恢复。

这些表现是由于脑部血流减少或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小斑块脱落导致,是重要的“预警”信号。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能会导致急性大面积脑梗塞,引起永久性的偏盲、偏瘫、偏身感觉及语言功能障碍等。

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有哪些?

颈动脉狭窄多发于老年人,大部分患者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发病原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其他原因还包括动脉炎、血管的纤维肌发育不良、颈动脉迂曲、颈动脉夹层、血管炎、放疗后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等。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特征是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而动脉粥样硬化的晚期发展就是颈动脉狭窄,具体来说危险因素包括以下6点:

1)肥胖:超重及肥胖会增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糖尿病的风险。

2)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的弹性降低而易受到损伤。

3)高血压:过高的血压会使动脉壁变得薄弱而更易受到损伤,是颈动脉狭窄的一个高危因素。

4)糖尿病糖尿病会影响脂质代谢的效率,使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更高。

5)高血脂:有害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会促进粥样斑块的沉积。

6)遗传因素: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的家族史会增加患颈动脉疾病的风险。

本文是付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