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颜才进 三甲
颜才进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儿科

孩子有腺样体肥大,保守还是手术?

3876人已读

腺样体肥大是大家熟悉的问题,患病率也是越来越高,研究发现,34%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该病。

腺样体肥大最容易导致鼻塞,张口呼吸,孩子打鼾、睡眠影响等问题,严重会导致鼻-鼻窦炎反复,中耳炎、听力受损,有些家长还知道其可能导致孩子变丑。

出现这些问题,到底该保守用药治疗,还是立即手术呢?孩子腺样体能自己萎缩,那能等其自己好吗?手术就一定能好吗?切除会影响免疫力吗?会导致哮喘吗?

一什么是腺样体,有什么用呢?

腺样体也叫增殖体,是一些淋巴组织等组成的免疫器官,和扁桃体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其位于鼻咽部(下图红框),所以也叫为咽扁桃体。而咱们熟知的扁桃体位于上颚处,应该叫做颚扁桃体,只是最容易别发现,就简称为扁桃体了。

mmexport1587688143010.jpg

腺样体为什么会肥大?

想实现上面的功能,腺样体得变得大一些,为啥呢?先说简单的,想遮盖后鼻孔,不得有点体积吗?不然一点点,你能挡住啥呢?所以得变大一些才行。

那防御时,为啥要变大些呢?青春期、成年人也要防御,为啥不大呢?考虑可能是因为虽然儿童的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都发育成熟,该生成的细胞、分泌抗体啥的都没问题。但是没有经历过各种病原的洗礼,各种细胞、抗体的质是不行的,得靠量取胜,所以,就得多生成些细胞在这里,就会变大。

以上这种增大(不用管到底多大),不仅产生良好的保护功能,又不影响呼吸、导致啥不好的反应,可以称为生理性肥大,也就是正常的增大。腺样体生后逐渐增大,在6~7 岁时最大,当人体免疫功能逐渐成熟后,腺样体功能就不重要了,大部分人的腺样体会在 10 岁后逐渐萎缩,成人几乎看不到。

那在数据上,到底多大是正常的呢?好吧,在第六条讲。

但是事情不是这么简单,还有病理性的增大,也就是没有好处,只有坏处的增大了,就是大家熟悉的腺样体肥大。

什么是腺样体肥大?

简单说,腺样体肥大就是腺样体出现了肥大,并且出现影响生活的症状。腺样体肥大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

虽然咱们说腺样体是免疫器官,但是其本身也会被病原侵袭感染的,而感染后,就会出现发炎等问题,就像扁桃体炎一样。

腺样体肥大有什么危害?

这个可以理解为,一个进气的管子被阻塞了一部分之后出现的后果。这个管子,前通鼻腔,后通咽部。

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鼻塞、打鼾、张口呼吸,这都是鼻腔的通道被阻塞后的结果,管腔变窄,气流通过时就会出现异常声响,就是打鼾声,鼻腔这个通路不通畅了,但是肺内空气不能缺,就只能走嘴巴,出现张口呼吸。

长期鼻塞会出现嗅觉障碍;还可能会因为通气差、分泌物、病原潴留导致鼻-鼻窦炎,孩子会抱怨面部疼痛或涨感。长期的张口呼吸,会导致特殊的面容,具体见第五条。

腺样体肿大后,会压迫到下方的咽鼓管开口,导致咽鼓管阻塞或者病原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而咽鼓管是保证中耳内压力正常的通道,阻塞后会导致听力减弱,耳痛,耳鸣,分泌型/化脓性中耳反复感染。

mmexport1587688392985.jpg

还有些孩子,因为炎症导致鼻涕分泌增多,会有老是流鼻涕表现;腺样体肥大还会导致慢性咳嗽,因为腺样体处的炎性渗出物、鼻咽分泌物向后滴,刺激咽喉、气管导致咳嗽,这种称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晨起时明显;还会因为长期炎症介质刺激,产生刺激性干咳,严重出现喘息;患儿因为炎症,会出现口臭表现。

腺样体增大合并扁桃体增大,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个病就是睡觉打鼾,睡着睡着,会出现呼吸暂停、咳嗽或者窒息等。夜间睡眠不安,会继发精神不佳、脾气暴躁、学习障碍等问题。

真有腺样体面容这个问题吗?

是否因为腺样体肥大,导致慢性口呼吸,从而出现特殊的面容,这个问题存在争议。

理论上,口呼吸会导致面部狭长、硬腭高拱、下颌内缩这样的面容,如果是腺样体肥大的导致的,之前会称为「腺样体面容」。但是现在虽然很多资料也会写「腺样体面容」,但都会加以注明是可能导致或者说还不明确。

口呼吸之所以导致这些面容表现,是因为口呼吸时,舌头会下降,不能紧贴上腭部并对其施加侧向压力(鼻呼吸时是可以的),这样上颚(硬腭)部位就会高拱,上牙弓就会变窄,这样面部就会狭长,同时口呼吸时,上下牙不会接触互相挤压,那恒磨牙会过度的生长,变得更长,导致下颌更向后,向下,这样就出现了脸更长、下颌内收表现。

mmexport1587688511157.jpeg

怎么检查明确腺样体是否肥大?

目前主要有两种检查方式,判断腺样体是否肥大。

1.鼻咽侧位片( X 线):

就是给孩子拍个侧脸的X线,能看到腺样体的大小以及占鼻咽腔宽度的比率,来评估腺样体肥大的程度。

2.鼻咽镜检查:

将内窥镜经过鼻子进入,直接观察腺样体堵塞后鼻孔的程度。

这种检查没有辐射,就是检查过程会有些不舒适(孩子能适应的),并且这个结果和医生的水平有关,诊断上主观性大,因为内镜深入的位置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会有不同。

为什么说不要通过CT检查腺样体肥大?

因为第一,针对腺样体的检查,用x线和内镜完全够用了,即使要手术,这些检查提供的结果也完全够用了。

第二,儿童正处于快速发育中,细胞分裂快,对辐射更加敏感,进行头颅CT检查,可能会导致以后癌症几率增加。

肿大程度能决定切不切吗?什么时候需要切呢?

肿大的程度不代表临床症状的程度,严重程度不只和肥大的程度有关,所以,尽管检查能比较准确的估计腺样体大小,但是这个值对临床治疗上的指导不大。

有时认为,A/N大于70%要考虑手术切除,但是这个不能当做决定性标准,更重要的是结合临床症状。啥意思,就是即使腺样体没有这么大,但是孩子症状重,该切也得切。

那腺样体切除的标准有哪些呢?

这个目前没有统一的指南,2002年Laryngoscope杂志给了个标准,里面就两条,1是反复的慢性鼻窦炎或者腺样体炎,2是中耳炎。18年过去了,经过现在对各种研究的总结,目前推荐标准如下:

1.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表现,同时扁桃体增大的,进行腺样体-扁桃体联合切除。

2.患儿的腺样体肥大,伴随的中度鼻塞症状(张口呼吸、闭塞性鼻音或嗅觉障碍),已持续至少1年,并且保守治疗(比如使用6周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如使用1月的抗生素)效果不佳。

这条里,如果鼻喷激素有效,可以持续使用半年,如果没问题了,就不用手术了。对于抗生素,国内各地做法不一,有使用2周看效果的,有根据是否感染使用的,有根据伴随的中耳炎或者鼻窦炎用药的,确实挺乱的,但是如果治疗了2-3月还没啥效果,那就切吧。

3.慢性鼻窦炎,反复发作,药物治疗不佳。

4.反复的急性中耳炎(化脓性)或慢性渗出性中耳炎患儿,伴有上几条表现,建议切除。

5.腺样体肥大症状明显,并且已经出现特殊面容的孩子,排除了口腔原因,建议进行手术,但是效果不能确定。

要不要和扁桃体一起切呢?

要不要切扁桃体,根据扁桃体切除指征来,有以下指征的,同时切除:

1.孩子2岁以上,扁桃体肥大,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需要联合切除。

2.反复咽喉感染(咽炎、扁桃体炎):

在之前的1年内发作7 次或更多次。在之前的2年内,每年发作5次或更多次。在之前的3年内,每年发作3次或更多次。

腺样体切除有年龄限制吗?

切不切腺样体是根据症状,而不是根据年龄的,所以没有什么年龄限制,3岁以下也能切。目前,好多时候会在4岁以上切腺样体,怕过早切影响免疫功能,其实这个不是必要的,没啥大影响,在第十七条会写。

十一

怎么手术呢?

对于孩子而言,要全麻下进行切除术。现在多进行的是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腺样体切除术,医生能在显示器上看到腺样体,操作精准简单,并且几乎不流血,手术很快,对孩子没啥影响,第二天就活碰乱跳的,效果非常棒。

十二

全麻是否有问题?

没问题,0-3岁小朋友,接受一次全麻,不会对其智力有影响,不会变笨的。所以,不要因为这个担心,就不给孩子做手术。

麻醉是个伟大的发明,该用就用啊!

十三

术后应该怎么护理呢?

这是个小手术,没有并发症的单纯的腺样体切除术,当天做完就能回家,当然不是所有医院都能这样,有些会呆个1-3天出院。

另外,小于2岁的孩子,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的孩子需要留院观察。

这个手术不影响饮食,孩子想吃啥就吃啥,大点孩子吃点冰淇淋也挺好,凉凉嗓子止疼。前两天你怕孩子受不了,给孩子吃点稀的也随你啦,不然你也不放心。

术后当天,孩子咽部手术部位可能会有些分泌物,有些孩子打呼噜可能会更响一些,不用怕,过1天就好了。

回家后注意前2周,避免运动量太大的活动、激烈的运动就行了。

其他的护理就是对症处理了,比如孩子可能有疼痛(咽部等)感觉,那就可以使用泰诺林止痛。

前几天可能有发热表现,使用美林或者泰诺林退热就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十四

腺样体通常在10岁左右开始萎缩,那能等吗?

不行。

正常的腺样体是在10岁左右逐渐萎缩的,但是已经病理性肥大的,不断的受到刺激,可能会越来越大呢。

而这种肥大,会让孩子特不舒服,对孩子健康影响大,所以,必须切的时候就切,别老是抱有侥幸心理。

另外,如果达到了手术指征,也别老想用保守治疗的方法了,浪费时间、让孩子难受的几率,比能治疗好的几率大的多得多。

早切早轻松。

十五

切了后,一定能好吗?

这个谁也不敢打包票,但是只要诊断明确,如果没有其他相关疾病,效果是非常好,几乎是做一个好一个。做完当天或者第二天症状就没了或减轻了,好些家长说,孩子突然不打鼾了,睡眠舒服了,反而会不适应。

十六还会再次手术吗?

之前因为不能在影像下进行刮除术,所以可能刮不干净,会导致残留的腺样体会再次增生肥大,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但是现在手术条件好了,看着视频进行手术,会切除的很干净,极少数还会出现这个问题,很少要再次手术了。

十七

切了后,免疫力是否受损?

这个目前很有意思,总体而言,会有一点损伤,但是无关紧要。哈哈,和目前其他文章说的不一样吧,不急,继续看。

2019年一个队列研究显示,给3岁以下儿童进行腺样体切除术(还可能联合扁桃体切除)后,术后1个月时,孩子们的免疫球蛋白A(IgA)会显著降低,但是仍在正在范围内,其他免疫指标无变化。

到术后3个月时,所有免疫指标(各种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和术前相比没有变化。并且在术后1月和3月,孩子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风险没有增加。

所以,切除后,可能会稍微增加一点点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对免疫力稍微有些损伤,但是完全不用放在心上,该切就切吧。

十八

切了后,容易导致哮喘吗?

网上有信息说,切了腺样体后,会导致哮喘的几率增加,这是真的吗?关于这个的研究,目前的结论不一。

有研究发现,切除了腺样体和扁桃体后,哮喘发作和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控制,这些研究中,基本都是为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进行的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

总结下,目前可以认为,如果是孩子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有哮喘,那切除后,哮喘症状会有好转,如果之前没有哮喘,那哮喘的患病率可能会提高。但大家记住,即使会是哮喘率升高,该切也得切。

十九

大家肯定会问的问题

大家肯定会问,保守治疗里面,除了使用抗生素、激素外,还有别的方法吗?中药或者推拿有没有效果?

别的方法我能回答,比如鼻涕多的要洗鼻涕,每天多洗几次,真正的用洗鼻器洗,不是自己用手接点水洗啊。其他药物就基本不需要了,比如促进鼻涕排除的药,比如减鼻充血药。

比如真的过敏的孩子,避开过敏原,花粉过敏的,春天做好预防,全年过敏的,注意室内尘螨等的清除,进行抗过敏治疗等。

哦,对了,还得强调,家里别有烟味!家长别抽烟!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颜才进
颜才进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