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发风险预测甲状腺癌术后(高危、中危、低危、极低危)
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及欧洲甲状腺协会(ETA)均有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将甲状腺癌术后复发风险分层系统,主要从T(原发肿瘤)、N(淋巴结)、M(远处转移)、R(有无残留)、P(病理类型及血管是否侵犯)五个方面进行分层。如下表:

其实,两个分层系统有重叠,完全可以将两个评分系统汇总再细分为四层: 高危、中危、低危、极低危,也比较实用。
高危(只要含有以下任意一项):
1)肿瘤突破被膜侵犯周围器官(T4);
2)淋巴结转移灶>3cm;或者大于3个肿瘤突破包膜的淋巴结;
3)远处转移(M1);
4)有肉眼下残留肿瘤组织(R2)。
中危(只要含有以下任意一项):
1)肿瘤有微小的腺体外侵犯,仅侵犯带状肌(T3);
2)颈部淋巴结转移大于5个(转移淋巴结大小在3cm以内);
3)肿瘤为侵袭型的组织学类型,或有血管侵犯。
低危(满足以下所有项目,并排除以上所有项目):
1)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T1b, T2);
2)淋巴结转移≤5个(微转移,小于2mm)。
极低危(PTMC 微小癌,需满足以下所有项目,并排除以上所有项目):
1)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且小于1cm(T1a);
2)无淋巴结转移。
复发风险:
极低危复发风险小于2%
低危复发风险约2%~10%
中危复发风险约10%~30%
高危复发风险30%以上
总结:
复发风险分层意义是可预测肿瘤复发概率,并对术后是否碘131的治疗(中高危患者建议进行碘131治疗,极低危和低危患者不建议进行碘131治疗)、TSH抑制治疗的程度及时间、复查的周期提供个体化指导。
本文是陈万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