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吗
大家都知道,我们通常以诊室血压作为高血压诊断的标准,也就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SBP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DBP大于等于90mmHg,我们可以诊断高血压病。我们还会根据诊室血压给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分级。也许大家会觉得,诊室血压是大夫测量的最准确,我到医院去又走路又排队,血压一定是最高状态,如果诊室血压不高,我的血压就没问题或者控制良好。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近年来,国内外高血压领域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即已经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小于140/90mmHg,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大于等于130/80mmHg,和(或)白天血压大于等于135/85mmHg,和(或)夜间血压大于等于120/70mmHg,或家庭血压大于等于135/85mmHg,这种情况的发生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30%左右,与高血压已控制相比,靶器官损害明显、预后差,与全因死亡率和中风、心脏、肾脏和冠状动脉事件等均有相关性。
发现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做动态血压监测和勤测量。
什么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呢。临床中我观察到体型健硕(肥胖)、工作紧张压力大的年轻人和一些病程比较长、患有糖尿病的老人最容易出现。从中医辨证的角度看主要是痰湿(痰热、湿热)内盛和肝肾(阴精、阴阳)不足的人最容易发生。对于第一种痰湿内盛的实证,临床治疗以化痰清热、清利肝胆、利湿化浊为主,对于肝肾不足的虚证,要以补肝肾、助精血为主
本文是周育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