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衰患者保健品的选择
心力衰竭是大部分心脏疾病的共同结局,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病过程,因此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无论西药中药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不是我们就没有自主性了呢?其实病情稳定后有一些中药中的补益药,如果使用正确的话是非常有益的。
首先是参类。中医认为人参是百草之王,能补五脏,久服能轻身延年。它的主要成分是人参总皂苷,它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强心肌收缩力,也就是能够强心。这其中尤其以西洋参为最适合心衰患者食用的参类。它性微凉,味甘微苦,不仅能补气还能养阴,同时具有清热除烦安神的作用,食用不易上火。一般每天10-20g,泡水或者放少量水在蒸锅上蒸一下,直接嚼服也是可以的。 红参是人参的熟制品,药性更温,能大补元气,更长于回阳救逆,临床上我们通常用于心力衰竭心功能显著降低,血压上不去,甚至是休克状态。从保健的角度来说,食用红参还是容易上火,但对于心动过缓等患者还是适宜的。
其次是黄芪。它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能补气升提,固表利尿。黄芪的主要成分是多糖、皂苷和黄酮,现代研究认为它的作用靶点比较多,在心力衰竭中使用主要取它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机体抗缺氧能力。黄芪是我们临床治疗心力衰竭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我的临床体会是如果心力衰竭主要体现在活动耐力下降,一动就气短气急,甚至是喘促,伴有大汗出的症状,效果还是比较明显,如果抵抗力差,经常感冒、肺炎,进而诱发心力衰竭加重的,也可以使用。心力衰竭患者使用黄芪的关键在于用量要稍微大一点,每天30-60g可能才能显示出效果,必须要煎煮后饮用。有的患者问我可不可以炖鸡等等,我觉得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煎汤是最经济有效的。门诊上曾有个老人,病情比较简单,就是房颤导致心力衰竭,经济条件一般,吃一段时间中药以后就长期食用生黄芪,每天30g,气短乏力的症状就能控制。
还有就是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性平味甘,能补肺肾、益虚损、养精气。但虫草相对来说比较贵,不是每个人都吃的起的。根据研究报道,它对于提高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如肺炎、肠炎等疗效确切,因此能降低因心衰急性加重的再住院率。同时虫草被证实能改善肾功能和肺功能,因此肺源性心脏病心衰肺功能差,以及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非常合适。虫草一定要打粉使用,避免浪费。
此外还有阿胶。阿胶味甘,性平,入肺、肝、肾经,属于补血滋阴的中药。毫无疑问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患者最合适。临床中对于心力衰竭水肿的病人可以使用,因为阿胶是驴皮,当然现在也有很多是猪皮熬制的,属于胶体,能够增加排尿作用。曾经有一个患者,风湿性心脏病换的机械瓣,由于受到技术限制,她瓣膜不太成功,手术之后出现心衰,腹水,肚子非常大,比怀孕10个月的肚子还大,双下肢重度水肿,一碰就往外冒水儿,一动就喘,不能睡觉,整夜的坐着。经过住院治疗,利尿、强心、呼吸机治疗,症状缓解,但腿肿始终不消,后来坚持吃阿胶,一直能保持一定的尿量,很长一段时间不用住院。
当然还有很多中药,例如红景天、藏红花、三七粉,这些药物都属于活血化瘀的中药,相对于以上的补药来说,大致上属于祛邪的药物,所以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中体质太虚的人需要结合其他补药一起使用。
本文是周育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