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选
发表者:阿布利克木·依明 人已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加大,突发性耳聋已成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我们将以《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为蓝本,介绍突聋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1)症状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中年人多见,突发单侧耳聋常为首发症状,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降至最低点。也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出现听力下降者。
耳鸣:出现概率约70~90%,可为始发症状,同时或相继出现听力迅速下降。
耳闷胀感:约50%患者会出现
眩晕:约30%患者伴发,多为旋转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卧床不起,部分患者眩晕可持续数周之久。眩晕如为首发症状,耳鸣、耳聋可被忽视。
听觉过敏或重听:约2%。
耳周感觉异常:包括耳周麻木感、耳周疼痛感、耳周僵硬感等异常感觉,全聋型患者更易出现该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
(2)听力曲线特点
纯音听力曲线为感音神经性聋的表现,可呈平坦型、全聋、岛状、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中频下降型等。
诊断依据
1)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出现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病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堵塞感、耳后皮肤感觉障碍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分型诊断
因突聋的病因和病理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突聋患者不同的听力损失曲线可能代表不同的发病机制,建议根据听力曲线进行分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突聋根据涉及的频率和听力损失程度,一般分为: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全频下降型和全聋或接近全聋型。另有中频下降型突聋(1 kHz处有切迹)在我国罕见。建议主要采用以下四型分型:
1)低频下降型:听力图表现为250、500、1000 Hz其中任意频率下降15 dB以上。可以波动,可能与内淋巴积水有关。
2)高频下降型:听力图表现为≥2000 Hz频率听力下降15 dB以上。可能是外毛细胞损伤(听力损失多在50 dB以下)和/或内毛细胞损伤(听力损失约在60 dB以上)。
3)全频下降型:听力图表现为所有频率听力下降,并且500、1000、2000、4000Hz平均听阈≤80dB。主要机制可能是血管纹功能障碍,如供血障碍。
4)全聋或接近全聋型:听力图表现为所有频率听力下降,并且500、1000、2000、4000Hz平均听阈≥81dB。可能机制为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注:另可以附加第5型:中频下降型:听力图表现为中频区听力呈谷型下降,在我国罕见,可能为骨螺旋板局部供血障碍造成Corti器缺氧损伤所致,可能和遗传有关。
诊断和检查
1)根据病史、体检、专科检查、听力学检查及其它相关检查综合判断。
2)必须进行的检查包括:耳镜检查(除外中耳病变最为可靠的方法,包括电耳镜、耳显微镜、耳内镜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
3)可能需要追加的检查包括:耳声发射、ABR、言语识别率测试、镫骨肌反射、前庭功能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甘油试验、耳蜗电图等。
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病史、症状和各项检查可以作出突聋的诊断。但应尽可能作出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以便及早进行合理治疗。
(1)梅尼埃病:听力波动病史。开始低频听力下降,以后出现高频听力下降。眩晕反复发作、眩晕发作时间较短。
(2)听神经瘤:听神经瘤以突聋表现较为常见,因此突聋必须除外小脑桥脑角肿瘤的可能性。
(3)功能性聋:有明显精神受刺激因素,多双耳同时发布并,为重度耳聋,检查时主客观测听结果分离。
(4)内耳自身免疫疾病:进行性、波动性、双耳或单耳感音神经性聋;可伴有耳鸣眩晕;病程可数周、数月,也可数年;除外其他感音神经性聋;血清免疫学检查抗内耳组织特异性抗体阳性;可伴有其他免疫性疾病;类固醇治疗有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