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万灵 三甲
万灵 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普通内科

要不要给宝宝查微量元素呢?医生来解惑!(请耐心阅读,全是干货哟!)

1096人已读

在门诊工作中,我经常能遇到家长要求给宝宝检查微量元素,问她/他为什么要检查这个呢?“宝宝不爱吃饭”“宝宝睡不好觉”“宝宝头发少”“宝宝老出汗”“宝宝皮肤黑”……回复多种多样,甚至有的宝妈说“没什么不舒服的,我就是想查查宝宝缺不缺这个,要不要给补补”。您是否也有相同的想法呢?那该不该给宝宝查微量元素呢?起初我也是疑问连连,但具有探索求知精神的我就是喜欢刨根问底。经过查阅资料及文献、咨询小儿保健科的同事后,我今日就来讲一件微量元素这一神化的检查,希望能帮助宝爸宝妈们解惑一二!

其实,早在2013年卫生计生委就明确表示“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对违规开展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的医疗机构,会依法依规来处理”所以,官方是不建议检查的!

图片 1.png


一、到底什么是微量元素呢?

微量元素只是微量营养素的一部分,相关关系如下: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其中,常量元素(或称宏量元素)指占体重0.01%以上的化学元素,如镁、钙、钠、钾、硫、磷;微量元素指占体重0.01%以下且为人体所必需的一些化学元素,如铁、锌、铜、碘、硒、锰。

重点提示钙不是微量元素,是常量元素哦!不过很多医院会把钙纳入微量元素的检查项目里,其实这是名不副实的哦!

二、检查异常,就表示一定缺吗?

卫生计生委的官方建议中有一段“按照规定,医院根据儿童的临床症状,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微量元素检测,但要规范取血技术操作和保存流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当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批准。”这个怎么理解呢?

目前市面上微量元素检测方法包括:头发、手指采血、静脉采血,甚至一些药店、某宝推出了手握金属棒即可检测元素含量的方式。那这些方法可靠吗?

头发虽取样方便,但受头发清洁程度、发质、个体生长发育程度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手指取血,在取血过程中需要挤压手指,会导致组织液或外界的同种元素混入,造成结果偏差或样本污染;静脉采血干扰因素相对较少,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血浆中各元素的含量,所以医院里较常采用该检测方法。

但,划重点,静脉采血仍不能真正反映宝宝是否缺钙、缺锌、缺铁,因为血液中的微量元素不能等同于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微量元素在人体内不是均匀分布的,有的元素在血液中含量很少。举例说明:人体中99%以上的钙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剩余不足1%的钙以结合钙或游离钙分布在血液、细胞外液及软组织中;以酶的成分之一存在于人体内,约60%的锌储存在肌肉中,30%储存在骨骼中,而血液中含量很少,不到总锌量的0.5%。所以血液中含量低不代表一定缺乏,需结合宝宝临床症状及其它检查综合考虑。换句话说,静脉采血的结果也只能作为参考指标,而不能确诊噢!

三、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度会有哪有症状呢?如何补充呢?

1)缺铁:贫血,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注意力下降。

富含铁的食物肝脏、血、瘦肉、禽蛋、豆类、绿叶蔬菜、红糖等。

对于半岁以下的宝宝,建议妈妈坚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的铁吸收率高达70%;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使用富含铁的米粉;早产或多胎、双胎的宝宝是需要特别补充铁剂。

2)缺锌:厌食,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富含锌的食物生蚝、山核桃、扇贝、口蘑、香菇、羊肉、葵花子、猪肝等。

正常饮食的宝宝,锌的含量已足够维持身体的需要,不需要单独补锌。只有慢性腹泻、长期偏食、挑食、早产儿、营养不良的小朋友,可以适当的补充锌、铁、维生素A、维生素D。

3)缺铜:毛发指甲无光泽、免疫力下降、神经组织发育异常。

4)缺碘: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富含碘的食物干海带、海鱼、海藻类及瘦肉、家禽、乳制品。

目前市面上的食盐多为含碘食盐,家长不需要特意给宝宝补充碘剂,营养均衡、适量进食海产品即可。。

四、哪些宝宝需要检测微量元素呢?

如果宝宝的生长发育都在正常范围内、进食正常、营养摄入均衡,母乳喂养期间注意补充维生素D、早期添加辅食选择富含铁的婴儿营养米粉,就没有必要检测微量元素。但对于存在以下情况的宝宝可能需要检查微量元素:1、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慢性腹泻;2、厌食、偏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3、贫血;4、免疫功能紊乱、反复呼吸道感染;5、某些皮肤病,比如肠病性肢端皮炎,就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锌缺乏症。


当然,当您的宝宝真有什么不适、您又无法判断时,还是建议您医院就诊哟!


各位宝爸宝妈们,经过我的讲解,您对微量元素这一检查是否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呢?万医生希望我的每一次科普都能让您在育儿方面有所收获,快乐陪伴、健康守护!



万灵
万灵 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普通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