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崔志强 三甲
崔志强 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脊柱脊髓神经外科

脊髓脂肪瘤术中分型以及手术方式

2354人已读

脊髓脂肪瘤是卵子受精后17~28d,因致畸因素使表皮外胚层过早在神经管融合之前与神经外胚层分离,导致间质细胞进入到神经板的室管膜表面并分形成脂肪,对脊髓神经发育产生危害。

目前对脊髓脂肪的瘤分型和手术时机的选择等仍有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一旦出现症状,手术效果明显降低,主张早期手术。我们认为必须重视新生儿期早期筛查工作,一旦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术中分型

依据术中脊髓、神经根、脂肪和脊膜关系可分为:

①终丝型。

②背侧型

③脂肪脊髓脊膜

④尾侧型

⑤复合型

⑥髓内型


手术方式

在全程显微镜下采用超声脂肪乳化吸引器,在35~40W功率下吸除髓内脂肪颗粒使其体积缩小20%~50%,接近脊髓的脂肪需慎重保留以防损伤脊髓,并咬除上方椎板扩大椎管腔。

图片8.png图片7.png

手术前后

图片6.png

术中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监护可防止神经损伤

术后疗效分析

本组终丝型和背侧型括约肌功能改善率较满意(达80%左右),复合型的运动和括约肌功能改善较低,与拴系不能完全松解和脊髓神经功能原有的损害较重有关,手术很少会加重病情。

图片3.png图片4.png














图片2.png图片5.png

但对复合型等不可分离型病儿,如过度分离会进一步损伤神经。但我们认为必须争取在无症状时手术,并可防止脊髓神经因拴系导致的进一步损害,稳定病情。对同时伴有无肛和巨结肠的病儿,肠壁神经节细胞发育不成熟和肛门括约肌本身发育不良也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


崔志强
崔志强 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脊柱脊髓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