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范慧 三甲
范慧 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胆固醇为什么会升高?是吃鸡蛋黄的原因吗?

8581人已读

很多老年人体检发现血脂高,胆固醇高,很多人认为是吃鸡蛋黄或者吃肉引起的,不敢吃蛋黄,不敢吃肉,结果发现血胆固醇还是很高。一提胆固醇许多人就觉得它是导致动脉硬化、血栓、心脏病等疾病的“罪魁祸首”,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首先胆固醇是每个人人体内存在的一个必须的物质,那么存在就有它的必要性!


胆固醇在体内有什么作用?


胆固醇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所有动物包括人体内的物质,在大脑、神经组织、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都很高。它对我们身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形成胆汁酸

正常成人每天合成的胆固醇有40%在肝中转变为胆汁酸。胆汁酸是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2、构成细胞膜

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外层都有一层膜,这层膜使细胞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也能保护细胞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而胆固醇就是它的基本组成成分。


3、合成激素

激素参与着身体方方面面的代谢机能,是身体不可缺少的物质。我们身体中的皮质醇、醛固酮、睾丸酮、雌二醇以及维生素D等类固醇激素,都是由胆固醇“加工”而成的。


可见,胆固醇在我们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为什么它一多起来,就成为了“健康杀手”了呢?


这就要从“好坏胆固醇”说起了!


胆固醇还分好坏?


我们常常会听人说:


胆固醇分为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坏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是好的胆固醇。


这种说法浅显易懂,但是并不准确。


其实无论是低密度脂蛋白还是高密度脂蛋白,都只是胆固醇的“运输工具”。


肝脏合成胆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运载进入血液,再输送给细胞。


当细胞获得足够的胆固醇以后,低密度脂蛋白会转化为高密度脂蛋白,把多余的胆固醇送回肝脏,肝脏停止合成胆固醇。


在这个过程中:

低密度脂蛋白没能转化为高密度脂蛋白,就很容易被氧化,侵入血管内膜形成斑块;


低密度脂蛋白及时转化为高密度脂蛋白,把多余的胆固醇送回了肝脏,就避免了被氧化,保护了心血管。


可以说,胆固醇并没有好坏之分,真正的好坏在于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比例是否合理,代谢是否正常。


高胆固醇不是吃出来的!


早有研究证实,从食物里摄取的胆固醇对血液里的胆固醇水平并没有多大影响。


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主要由肝脏合成,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合成3000-4000微克的胆固醇。膳食胆固醇只会影响不到10%的血胆固醇水平。

适量的吃海鲜、动物内脏、鸡蛋黄等食物,并不会造成胆固醇负担。


真正影响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是自身的胆固醇代谢能力!

决定这个代谢能力的一方面是遗传因素,另一方面是年龄,中老年后年龄增加代谢减慢 ,第三个重要因素是生活方式,运动可以促进代谢能力。


比如胰岛素,胰岛素除了能够调节血糖水平以外,它还能刺激肝脏合成胆固醇。


如果胰岛素因为饮食、疾病等因素,分泌过多,就会导致胆固醇合成过多,例如2型糖尿病早期多数是高胰岛素状态,经常合并高胆固醇血症。这些胆固醇会被低密度脂蛋白运输入血,造成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过高,比例失衡。


所以,高胆固醇人群,在控制饮食的时候,更应该考虑是否会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平衡造成影响。


这2类食物真别多吃:


1、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会使低密度脂蛋白上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打破二者平衡。


在食品的配方表中要特别注意“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脂肪” 、“氢化菜油”、“固体菜油”、“酥油”、“人造酥油”、“雪白奶油”这些成分,它们都是反式脂肪。


此外,油炸食品、烘焙食品、甜点、包装零食等,多含有反式脂肪,一定要少吃。



2、精细粮食

精加工的粮食,在同等的重量下,往往含有更高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以后会刺激胰岛素大量的分泌,从而增加胆固醇的合成。


大米、白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甚至一些粗粮,在精细化加工后,也步入了细粮的行列,如玉米片、即食麦片等等。


高胆固醇人群,可以适当调低饮食中的主食比例,或替换为没有精细加工的粗粮。

胆固醇没有好坏之分,平衡才是健康之道。减少反式脂肪和精细粮食的摄入

能帮我们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范慧
范慧 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