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思兰 三甲
刘思兰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疼痛科

痛风治疗的最新指南

3928人已读

痛风大改革:非布司他遭冷落;疼也要降尿酸;没症状不再吃药


近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在线发布了《2020版痛风管理指南》。


本次指南有不少改革之处,颠覆了我们的以往对尿酸的认知,一起来看下:



一、非布司他遭冷落


新指南推荐:


别嘌醇作为降尿酸治疗的首选一线药物,包括在中、重度慢性肾脏病患者中。


指南更新后,仅保留别嘌醇为一线降尿酸用药选择,将非布司他从一线队伍中“踢”了出来,整体上形成别嘌醇优先、其它降尿酸药次之的格局。


并且指南建议,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尽量用其它药物代替非布司他。(非布司他引起血栓概率较高)


非布司他在去年被药监局打上了“黑框警告”(因为CARES研究显示非布司他会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从那时起,它的一线药物地位就摇摇欲坠了,这次被踢出来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这条建议仅表示非布司他不应被当做首选药物,而它的降尿酸作用仍值得肯定,优先级仍然高于丙磺舒。


二、痛风发作期,仍可启动降尿酸治疗



以往我国的指南建议,痛风急性发作时不应加用降尿酸药,待疼痛缓解2-4周后,再启动降尿酸治疗。


而本次美国的指南建议:痛风发作急性期可以开始降尿酸治疗,但需要从小剂量开始。


依据是,急性期的小剂量用药,并不会加重疼痛,且可以使尿酸达标更快,还可以降低肾脏损伤的风险。


三、无症状的高尿酸,不建议降尿酸治疗


对于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我国和日本对降尿酸更为积极:


当尿酸达到480μmol/L时,伴有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启动降尿酸药物治疗。


当尿酸达到540μmol/L时,无症状患者也要启动降尿酸药物治疗。


而本次美国痛风指南建议: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不推荐进行药物降尿酸治疗。


可能的原因是;


1. 尚未证实药物降尿酸治疗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2. 降尿酸药的副作用,比如非布司他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苯溴马隆可引起肝损害等等;


3. 尿酸突然降低,也可能诱发痛风


四、减小秋水仙碱的剂量


国内秋水仙碱的说明书上显示:痛风急性期,成人用量为每1-2小时,口服1-2片。24小时内不超过12片。


而我国和美国的指南均建议减小秋水仙碱的剂量:首剂1mg(2片),1小时后追加0.5mg(1片)。12小时后,改为每日一次或两次,每次0.5mg(1片)。


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同样有效,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近年来,高尿酸在我国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三高后的第四高,其引起的痛风性肾病,在肾科也越来越常见。有效控制尿酸水平,才能打破“高尿酸伤肾,肾衰竭升尿酸”的恶性循环。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刘思兰
刘思兰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