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方案(简单有效易操作)
一、第一阶段康复训练(0-2周)
术后2周内以减轻术后疼痛、控制术后肿胀与渗出为主。佩戴膝关节支具进行保护,支具限制膝关节活动范围0-30°。如果韧带固定牢靠,允许术后部分负重(患肢不多于50%部分负重),使用拐杖辅助行走,但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每次训练结束后,应进行冰敷20-30分钟,以减少膝关节渗出、肿胀及疼痛。本阶段的康复训练包括以下项目:
(1)踝泵练习:踝泵练习,尽可能多做,有利于促进循环、消肿消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体步骤:平卧在床上,大腿放松,然后缓慢的尽最大角度地做踝关节跖屈动作,也就是向上勾起脚尖,让脚尖朝向自己,维持5s左右,之后再向下做踝关节背伸动作,让脚尖向下,保持5s左右,循环反复地屈伸踝关节。每组进行5分钟,每天进行3组。
(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平卧在床上,下肢伸直平放床上,尽可能用最大的力量紧绷大腿肌肉5s再放松。每组进行5分钟,每天进行3组。
(3)直腿抬高练习:平卧在床上,下肢伸直平放床上,踝关节背伸状态下,直腿抬高至下肢与床面呈30°,保持至力竭再放松。每组进行10次,每天进行3组。
(4)侧抬腿练习:侧卧在床上,下肢伸直平放床上,直腿抬高至下肢与床面呈30°,保持至力竭再放松。每组进行10次,每天进行3组。
(5)后抬腿练习:俯卧在床上,下肢伸直平放床上,直腿抬高至下肢与床面呈30°,保持至力竭再放松。每组进行10次,每天进行3组。
一、第二阶段康复训练(2-6周)
维持佩戴膝关节支具进行保护,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步递增(每周依次增加20°-10°-20°-10°),直到术后6周支具限制膝关节活动范围0-90°。在可耐受的范围内逐步增加负重,术后6周基本可恢复正常行走。当步行无痛时,可以去掉拐杖。此阶段康复训练项目同第一阶段,继续进行踝泵练习、股四头肌等长练习、直腿抬高练习、侧抬腿练习以及后抬腿练习。
二、第三阶段康复训练(6-12周)
恢复正常行走及膝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去除拐杖及膝关节支具。继续增加下肢肌力,提高下肢灵活性。本阶段的康复训练包括以下项目:
(1)靠墙静蹲:背靠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下蹲时注意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不要小于90度。每次蹲到无法坚持为一次结束,每天进行3组。
(2)前跨步练习;站立位,患腿向前跨出,再向前转移重心,最后收回起始位。每组进行30次,每天进行3组。
(3)侧跨步练习:站立位,患腿向侧方跨出,再向侧方转移重心,最后收回起始位。每组进行30次,每天进行3组。
(4)上下台阶练习:上台阶时,先健侧后患侧,先用健侧下肢上台阶,然后患侧下肢上台阶;下台阶时,先患侧后健侧,先用患侧下肢下台阶,然后健侧下肢下台阶。每组进行30次,每天进行3组。
(5)单腿站立平衡练习:站立位,先抬起患侧下肢,重心转移至健侧下肢,维持身体平衡,坚持1分钟;再抬起健侧下肢,重心转移至患侧下肢,维持身体平衡,坚持1分钟。每组进行1次,每天进行3组。
本文是黄泽鑫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