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吕文科 三甲
吕文科 主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西院 康复科

踝扭伤后的8大后遗症

1902人已读

跗骨窦综合征

指踝扭伤后跗骨窦(外踝前下方的凹陷部位)的持续性疼痛,该区域组织多而细小,影像学检查,包括MRI,均难以明确诊断疼痛的具体原因。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往往采用针灸、针刀、理疗、口服药、外用药、局封等保守方法来治疗。经过保守治疗3-6月以上,跗骨窦局部疼痛症状不能缓解,且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进一步行相关检查,排除骨性损伤等疾病后,积极关节镜探查及治疗。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西院康复科吕文科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表现为踝关节活动后疼痛、容易反复出现扭伤的情况。踝关节应力检查可发现距骨倾斜(外侧间隙增大)或者距骨前移(后方间隙增大)。保守治疗可以通过锻炼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通过增加踝关节动态的稳定性来维持关节稳定。如果效果不佳,则可以通过手术修复损伤的韧带来达到稳定关节的目的。常见的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为韧带修复,并将伸肌支持带加强缝合。如果韧带损伤严重,韧带吸收或者消失的情况下,则需要行肌腱重建了。

距骨骨软骨损伤

症状表现为活动后疼痛,行走时感觉有弹响感,严重者踝关节突然交锁,不能活动。距骨软骨损伤早期在X线上表现隐匿,MRI则可以早期作出诊断。距骨软骨损伤保守治疗包括限制活动、药物治疗(营养关节软骨、消炎镇痛等)和物理治疗(针灸、艾灸、超短波、冲击波等)。效果不佳者尽早手术治疗,软骨损伤范围在2cm以内的通过关节镜下行微骨折治疗,可有效促进软骨修复,缓解症状。当损伤范围增大时,则需要切开手术,行软骨移植。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创伤致局部组织(滑膜、韧带纤维、瘢痕、下胫腓韧带远侧束和半月板样组织)增生,嵌入踝关节,是造成撞击的主要原因。在踝关节活动的时候卡压在关节间隙处形成疼痛,其疼痛位置一般相对固定在踝关节前外侧,且与活动相关,局部存在压痛等情况。本病的诊断应依据病史、症状(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查体(撞击部位压痛、背伸挤压痛)和核磁共振(造影)综合判断。保守治疗包括理疗、制动休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康复锻炼和局部封闭治疗等,而最终治疗则是关节镜下切除撞击组织,手术创伤小,时间快,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措施。

下胫腓韧带拉伤

胫骨和腓骨之间有前、中、后三条非常短、韧的韧带,分别是胫腓前、中、后韧带,将胫骨和腓骨紧紧连结在一起,使其在下地负重时不能分离。下胫腓韧带拉伤后,压痛点在外踝,内外踝挤压和分离试验时产生疼痛,X线检查可能会发现下胫腓之间的间隙增宽(和健侧比较)。一旦诊断明确,就必须石膏固定,必要时手术治疗。

足背侧正中皮神经卡压

足背侧正中皮神经属于腓浅神经的感觉支,横越过前距腓韧带,常因踝内翻扭伤而受损卡压。轻叩卡压部位神经常引起Tinel征,阻断性局部麻醉常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腓骨肌腱鞘炎

症状主要是外踝后和足背外侧慢性肿胀疼痛。查体在小腿外侧腓骨长短肌区域可摸到条索状、结节状压痛点,治疗可以选择腓骨长短肌起止点强刺激推拿手法、针刀松解治疗、冲击波治疗等。

Sudeck创伤后反射性萎缩

足的疼痛性肿胀合并斑点状骨质疏松,可继发于踝扭伤引起的血管痉挛。疼痛程度与临床检查所见不成比例,多发性触痛点从一个部位移到另一部位,游动不定,并有皮肤湿度或颜色的变化,这些都是特征性表现。星状神经节阻滞有一定效果。

吕文科
吕文科 主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西院 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