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花眼、老视是什么?
老花眼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但是说到老视,大家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今天我们介绍下。
老视即老花眼,其实是一种生理性的晶体弹性减弱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部晶状体会出现变性,弹性减弱,达到一定年龄后,晶状体调节力下降,可导致眼睛视近物体模糊,即通常所谓的老花眼。
几乎所有人都可出现老花眼,具体出现的年龄以及老花眼的发展状况因人而异。
让我们拿一张效果图看下

严格讲它并不属于屈光不正。老花眼是指看远清楚,但看近不清楚,主要是因为眼睛的调节能力降低了。一般来说,当我们看远的时候,睫状肌处于放松的状态;当我们看近的时候,睫状肌会收缩,而使得与它相连的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就会变凸,汇聚光线的能力更强,从而使眼睛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和皮肤一定会长皱纹一样,睫状肌的收缩能力也会降低,再加上晶状体的弹性变差,这就导致看近处时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看不清近处。
在老花眼早期,晶状体调节能力下降但并未完全消失,此时看近处仍然能看,但睫状体需要比以往收缩的更多,相当于原来举个哑铃就能看清近处了,现在要举个杠铃,所以非常容易发生视疲劳。
虽然称作“老花眼”,但老花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老花眼在40岁以后就可能会出现,有人稍早有人稍晚。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看近不清楚的症状会越来越明显。
平均来说,不考虑远视、近视的情况,不同年龄的老花度数大概如下:
· 45岁左右,老花约为150度;
· 50岁左右,老花约为200度;
· 60岁左右,老花约为300度;
一般来说远视的人会更早出现老花的症状。这很好理解,本来就看不清近处,再加上老花,就更不清了。原来配戴的矫正远视的凸透镜,得再加上老花的度数。同理,近视的人发生老花的时间就会稍晚一下。
近视是通过凹透镜矫正。一些低度近视的人,在老花早期,度数不高的情况下,二者刚好抵消,所以看起来老花就发生的晚一些了。如果本来是-200度的近视,发生了+200度老花,那么刚好可以抵消,所以低度近视的人在老花眼的年纪时,看近仍可以看清,只不过,以前可以看近看远都戴着近视眼镜,花眼后,看远时戴镜,看近时就必须取掉眼镜了,目前也有通过晶体置换进行治疗,尤其是患者伴有白内障,可以选择最为贴近正常眼功能的连续视程人工晶体。
所以无论是近视眼、远视眼还是正常眼,等我们老了、眼睛老化时,老花就必然找上门。
本文是刘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