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晶体的发展历史与连续视程人工晶体简介
我们之前介绍了白内障、老视,都提及了治疗上,可通过人工晶体来代替出现问题的晶状体。
这篇为您介绍下人工晶体,随着科技进步,人工晶体也在技术材质上都在进步,难得我们了解人工晶体的发展史来简单下晶体的发展和当前有的晶体特性。

第一代的单焦人工晶体,能基本解决白内障患者“看得见”的问题,是目前常用的人工晶体。但由于其只有一个焦点,即只能让患者看清楚一个点,比如看远处或近处清晰,其余需要佩戴近视镜或老花镜,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第二代多焦点人工晶体,具有分离的有两个或三个焦点设计。 能够兼顾远近焦点。
双焦点人工晶体,于1987年上市,让患者能够看远和看近,在两个焦点上看得更清楚,让患者术后摆脱眼镜
三焦点人工晶体,于2010年上市,让患者能够看远、看中和看近,在远、中、近三个焦点上看得更清楚,让患者术后摆脱眼镜。
由于分离焦点设计,存在术后出现眩光光晕等问题,无法满足患者开车出行的需求,同时由于不同焦点的分光,会降低夜间的视觉质量。
第三代连续视程人工晶体,于2014年上市,解决了上述问题,在人工晶体领域具有革命性意义。
最新一代的连续视程人工晶体把一个焦点延长成为焦线,所以不仅能在在远、中、近三个焦点上看得清楚,在远中近焦点之间任何一点上都能看得更清楚,模拟人眼连续变焦功能,消除了多焦点人工晶体在远中近视力转换中的跳跃感,能随时看清移动物体,在一定范围内达到连续视程
连续视程人工晶体把一个焦点延长成为焦线,没有分离焦点设计,大大减轻了多焦人工晶体的眩光光晕问题,让患者在夜间也能达到良好的视力,夜间出行更安全。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也会对晶体有了一些大体的了解。
本文是刘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