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八髎穴妙治便秘
功能性便秘,以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为主要表现,缺乏器质性、生化学等异常,病程在6个月或6个月以上。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 ,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部分患者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可产生耐药和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甚至出现肠道黑变病等。顽固性便秘可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很多便秘患者同时伴有焦虑及抑郁的心理问题。针灸治疗便秘有良好的效果,八髎穴是便秘治疗中常用的穴位之一。
八髎穴分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各一,共8个穴位 。最早见于《素问·骨空论》“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针灸甲乙经》有“上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夹脊陷者中……下髎在第四空,夹脊陷者中”的描述。其位置所在特殊,恰为现代解剖学的8个骶后孔。
八髎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并与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相交会。可见其不仅能治疗本经疾病还可以治疗相表里的其他经的疾病。《千金方》载“大小便不解,灸八髎”,故八髎穴自古就是治疗便秘的要穴。
现代究发现,针刺八髎穴能刺激骶神经及分支 ,使副交感神经兴奋,从 而增强肛管、直肠的感知功能 ,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液的分泌,利于粪便润滑,因而能治疗便秘。近年来,对于盆底疾病的治疗,位于腰骶部的八髎穴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八髎穴临床应用广且疗效确切,临床针刺八腭穴为主治疗妇科、男科、膀胱功能失调、肛肠系统等疾病。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盆底疾病诊疗中心,应用针刺八髎穴与生物反馈相结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排便困难程度、排便频率、排便不尽感和排便时间。
本文是张春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